PTT推薦

Re: [心得] 工資等於一個人的市場價值嗎?

看板Salary標題Re: [心得] 工資等於一個人的市場價值嗎?作者
jodawa
(jodaway)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8

※ 引述《tom7629 (pipi)》之銘言:
: 以前剛到社會上工作時候,總認為一個人的工資等於他在市場的價值。
: 但是工作十年後,接觸過許多高工資的人群。
: 才發現一個人的工資有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是他真正創造的價值,又或者說是一半。
: 以我以前待過的公部門來說就好了。在台灣的公家單位真的如之前某位考試院院長說的,: 考進公部門當下可能「競爭力」高於其他人。
: 但是十年過後,很多公務員的競爭力可能還輸給小7店員。
: 因為台灣公部門沒有像新加坡那樣,每年要淘汰一部分人的機制。
: 後來離開了公部門到民間企業,發現台灣的「國營事業」或者「日商」,
: 也同樣有著一樣問題。
: 一位月領10萬或者15萬薪水的高階主管,很可能連基本的用網路搜尋問題答案的能力
: 都不會。
: 厭倦學習、厭倦閱讀。會得到高薪,只是因為「時代紅利」。
: 亞洲國家的文化喜好相信「人性」(長幼有序)。
: 為什麼即使在現代,亞洲普遍國家還是無法過上西歐先進國家的人民的生活水平。
: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因為跟「文化落後」有關係?


工資等於市場上的價值嗎? 不大對

工資等於市場上的價格嗎? 對一半




工資是由雇主和勞工雙方決定的,

它主要會受到雇主意願以及勞工意願的影響,

市場行情則會受到市場供需的影響。


比方說,你現在超餓,你願意花1000元買一個便當。但是,市場上充滿了以100元

出售的便當,因此,你能夠花100元買到一個對你而言有1000元價值的便當。




另外,它還會受到其他細部因素影響,例如:資訊不對等、情感與偏見、

其他非金錢可量化的成本或報酬等。





----------


如果我們先假設,所謂[市場上的價值]大約是指[該勞動帶給社會的效益]的話。

那麼[市場上的'價格'],跟[市場上的價值]又會有一個不小的落差。


因為可能會有雇主出錢找人做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事,

甚至有雇主可能出錢找人做對[社會]負面[貢獻]的事。


須註明一下,所謂的[市場]、[社會]、[價值]都是抽象的概念,具體來說,

它們是由微觀的各種交易集合而成。

比方說,有人願意付我一萬元日薪,只要幫他按按摩。這樣的事表面上人人都能做,

但是只有我拿到這份工作,因為雇主是我的富爸爸。這種有違一般行情的好事,

當然只會發生在我身上。



----------


影響薪資的要素,除了重要的[能力](提供市場所需之勞動)以外,

還受其他許多因素影響,例如:

資訊:關於這份工作的資訊。

關係或人脈:當條件差不多時可能以人際來作為錄取、訂薪的條件。

地位:老闆的兒子該領多少薪水呢? 應該不用我多解釋了。

意願:如果你願意以最低薪幫老闆提供同樣的勞動的話,請跟老闆說,他不會拒絕的。

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例如:習慣、制度、時機點、運氣、產業現狀...等等。


如果巴菲特意外落難在亞馬遜雨林當中,他提供的勞動價值可能連當地一般原住民的

平均水準都沒有。


-----------------

以公部門來說,該領域的主要目標並非創造[市場價值],而是服務政府(長官),

薪資也是制度綁定的,因此衍伸出截然不同的價值判准,也不會太意外。

在這領域中,如果能力太突出又不太受控,搞不好是扣分的也不一定。


---------------

最後,在現代資本商業主義社會中,用薪資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是一種合理衍生出來的社會價值觀。

當然,我們思考一下便會知道實情並非全然如此。


薪資=你幫雇主(客戶)做的事,他願意給你的錢。

所以你體現的價值是對雇主而言,而非社會全體而言。

(當然,還是有很多公認的市場身價、公認價值等等)



不過,前述這種 薪資=身價 的價值觀,

對於資本主義社會有催化的作用,

因為他會鼓勵人們盡量去變成一個有商業價值(能在市場中賺錢)的人,

如此一來,企業或雇主也就有更多「商場可用之才」能選。


這個道理跟軍隊中強調榮譽,

如此一來他就有很多不要命的敢死將士能用,是一樣的道理。



但還是必須強調一下,這裡也是就整個社會的大體而言,並非指有少數的企業家

在主掌、操弄這一切。


--------------------


從歷史與國際來看,

亞洲人感覺確實是比較勤奮(奴性)一點的,

亞洲很多地方都是人口密集,然後也很勤奮。

所以造就了許多企業能在這區買到相對低價高品質的勞力,

這就跟供需有關。



另外在產業鏈上看,從事勞力密集的製造工作,

本來就比創造、研發的產業上端,取得的利潤更低。


然後,許多華人為少數民族的地區,都時常看見華人成為高收入族群,

換言之華人文化大概也埋著賺錢的基因。

-----------

當一個社會有很多坐領高薪,但是能力、貢獻貧乏的狀況時,

這確實不是好現象,這某種角度可說是種市場失靈,

或者說該制度不獎勵有正輸出的人,而可能獎勵了一些靠關係、拍馬屁、裝忙的人。



從古典自由主義的角度看,市場當然是越透明、開放越好,

反之,我們可將其形容為某種形式的「壟斷」。



如果公部門提供的服務是開放民營市場競爭,

肥貓存在的可能性會降低。



如果公部門提供的服務可以收錢,各單位自負盈虧,

那麼自然會起了賞善罰惡的作用。



如果一個組織用了大量裙帶關係、尸位素餐的人,

長期而言,它會競爭不過用人唯才、賞罰分明的組織。(...理論上拉)



當然,公部門提供公共服務,本來就自有另一套別於商場的邏輯,此不贅述。

但是自由主義的立場基本上支持政府單位越小越好(必要之惡),

盡量將遊戲規則交給「看不見的手」來決定。

這個「看不見得手」,理論上就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需求和價值。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4.31 (臺灣)
PTT 網址

zzahoward04/16 20:11打了很多 好像很有道理 但其實什麼都沒講

Prokennex04/16 20:58我覺得不錯啊,是公民老師?

Savior0904/16 23:28公部門的隱含價值本來就不能用商業角度來看

Savior0904/16 23:30警消醫護很難計算出產值 但這體系停擺一天國家就完蛋

Savior0904/16 23:34有空可以去看YT《狗屁工作》的書評

Savior0904/16 23:35作者對工作價值的看法滿有趣的 他認為白領大部分都是沒

Savior0904/16 23:35有意義的工作 是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產物

iloveannasui04/17 08:23這應該是基礎的經濟學吧?

airhong04/18 09:08一樓說的很對XDD 台灣早被洗腦 盲目相信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