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为什么Vladimir Putin翻译成普丁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为什么Vladimir Putin翻译成普丁作者
khara
(逝)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6

※ 引述《Oswalt (Roy Oswalt)》之銘言:
: 台湾翻译水平为何如此低下
: Vladimir Putin俄语发音听起来就是 普 京 两个字
: 中国官方译作 普京 非常精准
: 台湾人只会根据英文拼音翻译吗
: 一个全球人口排名49位的国家
: 找不到一个懂Russian的人吗
: 可悲

有關Путин(Putin)的漢字音譯

老問題了。但還是再說一下。

不知爲何大陸那邊在翻譯俄語人名時,莫名地喜歡混淆尖團。
總愛把團音字「季」「基」「奇」(應該是gi或ki)「京」「欽」這些字,
拿來音譯俄語(軟音化的)di(ди)、ti(ти)、tin(тин)等音。
「普京」也是在這個意義下出籠的。

本來一直到十九世紀中,
漢語在音譯上大多情況下都還堅持區分
ㄍㄧ、ㄎㄧ、ㄏㄧ類與ㄐㄧ、ㄑㄧ、ㄒㄧ類。
這樣可以免除許多混亂。畢竟此兩類有區別的語言很多。

但到了後來,一堆人開始搞亂打散這兩類的區分。
這會造成音譯上很大的困擾。

這不是俄語的問題,是漢語自我閹割造成音譯功能殘缺的問題。
看看下列人名
 Путин(Putin)
 Ельцин(Yeltsin)
 Анучин(Anuchin)
 Ломакин(Lomakin)
尾音各自不同,有-tin、-tsin、-chin、-kin,
全都給他用個「欽」(或「京」)來音譯,豈不是混淆太甚?豈不難以還原?

就算漢語官話已無法區分那麼多,最少最少,尖團音的區別該給他保留下來。
-tin或-tsin的該用個「親」(或「津」,不送氣的話),
-kin才好用「欽」(其實或許用「勤」或「斤」亦可)。

最少最少能讓尖團區別開來,還是有好處的。
其實我覺得俄語的tin就算用形式音譯作「汀/丁」,
不理會實際發音的軟音化也可以,
也比起混淆尖團要好得太多。(形式音譯的優點在於還原容易)

另外也覺得漢字轉成拼音,也該多幾套體系。
都用漢語拼音問題也很大。
「金國」(應該是Kim)的「晉王」(應該是King Tsin)如果用漢語拼音,
那眞是混淆到莫名其妙了:King Jin of Jin Dynasty?吐血!

「季」米特洛夫(Димитров,Dimitrov):「季」該是gi,
其實大可用「濟」。普「京」:「京」該是ging,其實大可用「精、晉」等字。
其他還有「欽」字也被亂用,很多都應用「親」替代。

順帶提漢語在藏語的表述:也是一團亂。「北京」變成「be-cin」是什麼東西?
尖團錯亂也罷了,連藏語能區別的前後鼻音都混亂了,這啥鬼?
藏語又不是像拉丁文那樣本身不習慣-ng!
其實就算不用「byang-gi-rgyal-sa」,
要標音也大可以用「peg-king」表達。這裏一個很輕的入聲字更可體現字源。

今天北京標準普通話是能且應該區別 -in 與 -ing 的;
而傳統的閩南話, -in 與 -ing 也是分別兩種不同的韻。
但很奇妙的是,似乎無論大陸或臺灣,在音譯時往往把 -in 與 -ing 二音弄混。

大陸的「百度百科」把 Martin Luther King 音譯成「馬丁‧路德‧金」,
臺灣習慣音譯成「馬丁路德‧金恩」,但無論何者,他的姓 King 的音譯都很奇怪。
畢竟英語原文是 KiNG 而不是 KiN 或 KiM。

20世紀初期或中期的漢語官話(當時定位作「國語」,此處先撇除早期閩譯或粵譯不論)音譯,或許是受到江浙淮地區藍青官話的影響,確實有許多不區別 -in 與 -ing 的。
像是吳黎平(浙江奉化人)翻譯的「杜林 Dühring」(其實作杜凌爲佳),
像是不知道誰翻譯的納粹頭子「戈林 Göring」(亦應作凌)。
在臺灣,原本閩南語、客家語按理說都能區別 -in 與 -ing(某些曾梗攝字稍有變化),可是或許是受到1949年來臺的大量藍青官話的影響,
導致新一輩年輕人逐漸不能區分 -in 與 -ing,外加音譯又毫無規範輕率任意,
結果也導致這種音譯混亂。某些語言中本來就無法區分 -in 與 -ing,
例如俄語。所以用息立爾字母轉寫漢語普通話的規則很奇怪:
一般而言 -нь 代表漢語 -n,н 代表漢語 -ng,
可是若下一個音節以元音開始的話,末尾的ng被轉寫為нъ。
總之就是很人爲的讓人看不懂的詭異操作。那麼問題來了,俄語音譯到漢語呢?
答案是仍然混亂。Сталин是斯大「林」,Путин卻是普「京」,
Пушкин卻又是普希「金」,眞是莫名其妙!
還看到有人說把軟音化的тин對應「京」而把顎音кин對應「金」是個
方便讓譯者還原原文的規則。但這什麼完全與漢語歷史語音無關的人爲製造的鳥規則?
前面不對後面也不對啊!

主要是19世紀中,美國人 Charles King 在林則徐的文本中已譯作「米利堅『京』夷」,這個音譯很精準(題外話,曾經受道光帝寵信的林則徐其實學過滿文),
我說啊,至少至少今天北京的普通話,-ing與-in的區別還沒退化掉吧?
漢語的自我閹割有必要閹得這麼嚴厲徹底嗎?

****
還有阿塞拜疆的疆也很智障
但臺灣也好不到哪去 史料上很清楚的克什米爾被臺灣教育當局亂搞成喀什米爾
根本不知道清朝音譯 ke 與 qa 有別
這也都是輕率任意的教育當局亂來

--
Immer mit den einfachsten Beispielen anfangen.
                    David Hilbert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74.50 (臺灣)
PTT 網址

james732 05/16 11:31為什麼John翻成約翰

Anyotw 05/16 11:32約翰艮也太老

nekoares 05/16 11:35樓下你看得懂嗎

leo1217000 05/16 11:35看不懂先推啊

potionx 05/16 11:37我討厭純音譯 這就是做表面功夫的懶政...

HisVol 05/16 11:40樓上人名不音譯,難道Goodman要翻好人?

cat5672 05/16 11:43就算音譯 選字也是要挑的

cat5672 05/16 11:43比方瓊斯 總不能寫成窮死

Starstarboy 05/16 11:48好文推~

widec 05/16 12:08但普丁的俄語發音就不是普丁阿

這麼講: 如果要在乎俄語的 t+i 會軟音化,可以選「津」或「晉」都好。 可是「京」這個字本來該表達 ㄍㄧㄥ 的,被拿去音譯 tin 就很糟糕。 是說其實我想過一個音譯:「普淨」,尖團音也合也照顧到軟音化。 只是這下子大帝就成了大方丈了! XD

※ 編輯: khara (114.37.174.50 臺灣), 05/16/2024 12:21:12

stcr3011 05/16 12:40好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