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溝通教養方式
請問原po有沒有聽過一個名詞:童年情感忽視。
直接看網頁也可
https://www.google.com/amp/s/womany.net/articles/18216/amp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情感忽視指: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自己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是不回應、不可及和/或遺漏的。
情感忽視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我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對自己情緒不熟悉
「我搞不懂你為什麼難過」: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
被情感忽視者不去正視自己的需要,不去關懷自己的內心狀態;另一方面,他們常常用不健康的方式去應對情緒。
以上,我覺得您先生有這類的狀況。
有些家長之所以會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是情感忽視的受害者。
可以找書來看看,伴侶實戰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229819
但因為我也不是專業人員,只能提供這些想法參考看看:)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28.73 (臺灣)
※ PTT 網址
爆
首Po晚上先生幫3歲兒子洗澡,要求兒子自己脫褲子,兒子脫不下來,我先生在旁邊說 「我看你要演到什麼時候?」 「不要假了」 「你這是耍賴」 褲子卡住了,還是脫不下來,兒子就開始大哭爆
做法過激的家長似乎很常有一種焦慮「我現在不OOO,他長大就會XXX」 所以這種家長就會要求一個三歲小孩要能夠自己穿脫衣服、不能吵、不能哭、不能撒嬌, 不然的話長大會變成媽寶。 但這樣的家長搞不清楚三歲小孩的能力在哪裡,比如說,三歲小孩對自己身體的控制還不 是很好,假如他是站著不好穿脫,家長能幫他的應該是給他一張椅子;如果是衣褲不夠寬1
典型的台灣傳統家庭講的話 愛用負面的言語去對待小孩或家人 以後讀書可能就是 你怎麼那麼笨 他就是那麼蠢2
大部分的教養方式是觀念的問題 不能看單一事件去分析 雖然從小到大我們都被諷刺文化教養 要改變習慣語言跟動作都很難 但還是可以慢慢從我們這代開始做起2
做事情要講求『目的性』、『可行性』、『適切性』 這件事的目的是要小孩學會自己脫褲子 但是孩子學會了嗎?似乎沒有... 那這件事無法達到教育目的 那這個方法到底適不適切X
從你的角度來看 我覺得你只要能接受50分的教養方式 就可以了 當你看見你認為不及格的教養方式 可以問問自己 及格未滿 有沒有低於50 我是覺得哭個15分鐘沒有到這麼嚴重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這個是可以溝通的 1.可以跟先生溝通到底一個三歲小孩會不會自己脫褲子,卡住需要幫忙2
直接模擬小孩長大後的對話 不需多言 爸爸:「玩具是要這樣亂丟的嗎?我看你是故意的吧!」 孩子:「嗯,那爸爸是不是也故意把鞋子亂放的啊?」 爸爸:「飯菜都冷了,你還要演到什麼時候?餓不餓啊?」X
查一下幼兒穿脫衣進程 脫下褲子大概在2~3歲之間 你口中“才三歲”的他 對比發展進程 進度是不是有點慢了??
爆
[心得] 星漢燦爛月升滄海 程少商親衛隊報到處hsiuching大已經把我對凌不疑的心疼和愛表達的非常好 吳磊的凌不疑真的也是拿去我的魂魄了! 不枉費我欣賞吳演員這麼多年! 但還是要想換個視角,所以借標題對照一下分享心得, ———不曉得會提多少雷,下面防一下———61
Re: [寶寶] 母愛消失了親愛的媽咪您好 關於產後憂鬱症這件事 我想許多媽咪已經做了很多回覆 我想回覆的是關於母愛消失 關於A情緒B情感與C感受10
[問卦] D卡某粉頭:要求AA的男性是為了節省開支聲稱「既然性別平等,那就應該AA制」,但實際上,這只是為了節省自己的開支,而不是出 於對平等的尊重。 聲稱「女性不是一直爭取工作機會嗎,那你也該分擔更多收入」,但忽視了家務和情感勞動 的平等分擔。11
[討論]為何小草即使被騙還要繼續相信柯文哲“被騙”的感受是主觀的,對於支持柯文哲的人(即你提到的“小草”),他們繼續支持 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理念相同:柯文哲的支持者可能認同他的政治理念或施政方針,即使在某些事件上感到失 望,仍然相信他能實現長遠的目標。 政治現實:有些支持者可能認為即使柯文哲有些決策或行動不如預期,他仍然是最接近他10
[心得] 《酒醉羅曼史》 受傷的孩子們(防雷頁) 以下有 EP1-8 雷 儘管配角群、支線發展讓人感到尷尬 主角們的故事還是很吸引我 很想為它寫點什麼記錄下來 主角群大概都在原生家庭受了傷7
[心得] 童年情感忽視書名: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推薦指數:★★★★★ 網誌: 購買連結:3X
[問卦] 空白噓文算是冷暴力嗎?欸欸欸 我說妳各位啊 冷暴力顧名思義 就是指用情感虐待 取代肉體虐待的一種5
Re: [懷孕] 還沒生公婆就安排好想要幫我帶小孩這裡想跟各位分享一本書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 CEN) Jonice Webb 這位媽媽妳文中描述的狀況,很像其中一種類型的媽媽1
Re: [新聞] 跟同學揮手再見!台中國中生下秒墜樓亡本來只是難過,看到這條還蠻火的 人都死了,竟然是先擔心「被指責沒教好」? 這聽上去就是那種只注重門面,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的家長 家庭教育只是家庭生活的其中一塊,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情感聯繫、被重視 人都死了,卻還在只在想「沒把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