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隨著越來越懂車越不看台灣車評影片

看板car標題Re: [討論] 隨著越來越懂車越不看台灣車評影片作者
QuentinHu
(囧興)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61

原因很簡單,就是台灣市場太小
流量不夠大 養不起小眾hard core的youtuber / 媒體
廠商不願意投資足夠的金錢給小眾媒體


這種東西就是一個市場機制
有去看過幾集cheap直播就知道他一直在講這個概念
而那些所謂不是那麼專業的媒體車評
難道他們對汽車的知識真的就是表面上這麼淺薄嗎?

不管是做媒體還是youtuber
最終就是一檔生意要能賺錢養家養團隊
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利潤

收入 - 成本 = 利潤,很簡單的公式,再拆分下去
收入=流量,Yt本身的分潤其實很少,要靠業配,但沒有流量誰要給錢業配
成本= 時間 + 製作成本 + 設備 + 學習成本 ...etc


做任何內容,一開始看的人就不會多
所以影片要持續精進,要做得有話題又精緻,才會越來越人看
但做到那樣就要花錢,要學拍片剪片
花的時間投入一堆但是沒有收入,這種做興趣往往也不長久

更不要提觀眾喜新厭舊、演算法天天變來變去
每天都要想新主題去籌備,做企劃的時候都在那邊想流量問題
壓力比上班族還大,不然怎麼會有人做到憂鬱症?

最後,要碼的頻道做到一陣子流量慢慢起來、有人認同,開始找到業配金主
要不然就是不缺錢,做純興趣的,看哪時候罷手罷了
每個影片幾百個一千view,在那邊自爽


每個成名有流量的youtuber,都不會沒有掙扎過
到底是要拍迎合大眾口味的還是拍自己想拍的?
最後屈服於現實的還是絕大多數
因為台灣的市場就這麼小,要靠興趣養活自己根本天方夜譚


隨便講個台灣的youtuber,小施
小施能做起來,也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是做興趣的
他本業還是車商 所以也不抱立刻要投資回收的想法
剛好他講的內容淺顯易懂,又穿插幹話笑話
很適合入門新手跟普羅大眾,且兼具娛樂性
才慢慢聚集越來越多粉絲

就算現在流量變大,直播跟影片也對本業的宣傳有所助益
卻也花了很多錢去投資,外人看都不覺得一定賺錢
而且弄得更累,要雇人養人開錢找車改
根本不可能不考量收支平衡問題

再去看一集直播精華剪輯的觀眾提問水準
很多人的問題還是缺乏基本觀念
不然就是之前的影片都沒完全看過又一直問些月經題
再不然就是想當伸手牌,沒照片影片就想要他通靈估價

當觀眾平均、普遍這樣想看些輕鬆話題的
他還有多少辦法,完全靠自己的興趣跟想法
去拍些這些人不想看的東西?


再來隨便講一個之前一陣子常愛看的Tyre Review
https://www.youtube.com/c/tyrereviews
這些輪胎評測,除了基本的油錢 工作人員錢
那些高級的輪胎 PS4、P Zero PS Cup 2共十二條下去,就多少
弄個三條捉對廝殺的評測,輪胎錢就要十幾萬台幣跑不掉

輪胎評測需要專業的場地、設施
也不是隨便的跑道就好 因為要測溼地要可以噴水控制溼地水深
何況要測輪胎還得借車咧... 前驅後驅四驅 掀背房車休旅車
沒流量沒媒體公信力誰要借豪車跑車給一個nobody去測輪胎
還有阿,如果車手連上賽道都沒幾次,跑出來秒數讓人家笑的
我也不知道那些輪胎是能測出什麼三小差距

結果Tyre Review做那麼久也才也才167000訂閱
拍的影片流量都百萬view以內,輪胎資料庫也不收費

台灣市場有多大養得起一個專門評輪胎的車媒 ?
做這種東西,我看頂多就ptt m01幾十個人上百人會看而已
還有一大堆是在那邊酸民倒讚臭嘴網路中傷的,批評不專業的
如果媒體所在的市場本身不夠大,影響力不值得輪胎廠投資借場地給輪胎
這樣的專業車媒,靠自己出錢出力,根本不可能做得起來


網路媒體時代那麼發達,看自己愛看的就好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44.10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44.108 臺灣), 01/18/2022 22:42:16

JEON 01/18 22:43狂人拍成那樣 訂閱數 觀看數比只會念規格的差多了

JEON 01/18 22:43就足以證明台灣市場還不夠成熟...

其實就是人太少... 同溫層人數太少

songzhen 01/18 22:51就自己口味小眾 別什麼都牽拖市場不成熟

songzhen 01/18 22:52大部分人買車就只是工具 這裡在意的 大部分人不在意

songzhen 01/18 22:55大部分人買電腦也只想知道符合需求的要多少錢 至於

songzhen 01/18 22:55i/A原理優劣 他們也沒興趣知道也不想聽

其實翻翻版上菜單文的數量就知道了 被很多人嫌的要死的T牌,數量還是占優,哈哈

wpd 01/19 00:23狂人那個念經模式誰看的下去啊

wpd 01/19 00:24笑話仔虧員工仔這種綜藝咖才做的起來

Stan6003 01/19 06:57不過狂人好像車商蠻喜歡的,RR都能拍

Stan6003 01/19 06:59也是因為他們拍出來的有質感

ststLiang 01/19 08:03網路又無國界 全世界的華人都可以看台灣的東西 講

ststLiang 01/19 08:03的好 看的人也不會少

ffaatt 01/19 08:03中國的車評有些很拼 流量也不一定比台灣多

ststLiang 01/19 08:04就連對岸翻牆出來看的人都不少

ststLiang 01/19 08:06對岸一些花大錢土豪式的拍法如果內容不夠反而覺得

ststLiang 01/19 08:06看起來很膩

ststLiang 01/19 08:06真正關鍵還是內容吧

關鍵不是內容 關鍵是流量 就算要做專業的 好的內容 但還是要考慮觀眾的屬性 沒有 業配+廠商支援 現在的youtube分潤根本不足以支撐 收新車不用提了 你不是二手車商或有管道門路 照市價去收車再轉手賣 拍個一集國產新車,就要損失個十來萬 收二手車+改車 改下去 也要考慮觀眾想看什麼車,想看什麼樣的改裝件 而不是自己想改就改,去改些所謂的經典老車,也不見得有人想看 再拿小施舉例,影片最高點擊的幾片都有近百萬 Youtube分潤,大概10000次點擊可以賺300台幣 所以那些百萬影片的也才1000000/10000*300=30000塊台幣 這種超高點擊率,連正常所謂"不專業"的車媒,都不可能養的起 那講什麼硬派改車、專業修繕知識... 看美國那些拆車改車的 他們要多久才能出一支影片? 大部分拍的 很多要碼本業就跟汽車相關 要碼工程相關,有錢有閒 才比較有可能出那樣的影片 但他們拍的主題也都很怪 高點擊率的主題也往往不是大眾買車會想看的 而是比較有娛樂效果 誰買特斯拉會去看改渦噴、烙內燃機引擎、炸車? 這種主題又是所謂的"專業"車媒嗎?

yytseng 01/19 08:07台灣大量的車子都特規的,誰跟你海外華人要看…有

yytseng 01/19 08:07本事就要拆雙B,那個點閱賺得回來零件錢嗎?

ststLiang 01/19 08:07一直念車子規格跟車商廣告有什麼差別

ststLiang 01/19 08:07台灣一堆進口車

ststLiang 01/19 08:08你台灣還沒那麼了不起什麼都特規

ststLiang 01/19 08:10最好駕駛感受也什麼都台灣特別版

yytseng 01/19 08:10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能賺錢的你絕對不會是第一個想

yytseng 01/19 08:10到,如果你認為你能做到好內容又能吸引海外粉絲觀

yytseng 01/19 08:10看又賺錢,那就去做吧

yytseng 01/19 08:11台灣T牌 H牌就佔了過半,這兩家的車都台製特規居多

ststLiang 01/19 08:12怪了 不就有人做的到

ststLiang 01/19 08:12台灣滿街進口車

ststLiang 01/19 08:12台灣現在滿街都是保時捷沒看到

yytseng 01/19 08:14哦,那你拆保時捷啊,看誰要看,我開保時捷我根本

yytseng 01/19 08:14不想DIY,當黑手

yytseng 01/19 08:15講白了黑手就是黑手,汽修科的想看而已

ststLiang 01/19 08:15有人看的都是在拆車?

ststLiang 01/19 08:16有人光是做在那講都會讓人想看

yytseng 01/19 08:16會自己換機油的我只聽過雙田的車主,都跟你提示了

chandler022701/19 08:17真正的拆車很無聊 而且專業拆車benchmark光靠賣拆解

yytseng 01/19 08:18進口車主還跟你黑手,除了自己開車廠的黑手根本沒

chandler022701/19 08:18報告就能賺錢了,幹嘛靠影片賺流量

yytseng 01/19 08:18看過

ststLiang 01/19 08:18明明有人一樣拿台車開開講講 就是有吸引力

ststLiang 01/19 08:18有人就是講不出東西

ststLiang 01/19 08:18這就是差別

casio0406 01/19 08:19看看T牌成交量就知道在意車子細節的人不多

yytseng 01/19 08:20點閱量就是現實啦,下一篇都有數據分析了,你在幻想

yytseng 01/19 08:20有人看我還能說啥

yytseng 01/19 08:22 https://i.imgur.com/ZBMjU6k.jpg

圖 隨著越來越懂車越不看台灣車評影片

ststLiang 01/19 08:24你乾脆說為什麼有人光用嘴就可以幾百萬點閱 連車

ststLiang 01/19 08:24都不用

kikuch 01/19 08:37台灣就是買我大牛頭牌跟H牌就好了,車評說的是說給

andykofvul 01/19 09:39推狂人,影片品質真的很誇張,但是可能風格太斯文了

andykofvul 01/19 09:39一點

QmaxQ 01/19 09:44只看狂人跟嘉瑋 其他都不看

exojin 01/19 09:58提到車評,我ㄧ律推薦初曉敏。

Seattle995 01/19 10:00下面都一堆變態回應

ststLiang 01/19 10:44一個影片點閱就是幾萬的大有人在 可是就是有人講

ststLiang 01/19 10:44的有內容

ststLiang 01/19 10:45一個百萬點閱的可能就是懂得炒話題沒內容

klementhsu 01/19 10:47某S就標準站著說話腰不疼的

ststLiang 01/19 10:47就是有人會講 有人不會講 即使點閱差不多

ststLiang 01/19 10:49我是不腰疼 看別人影片你會腰疼?

ststLiang 01/19 10:50覺得不好看就看會講的而已

作為消費者當然可以自由選擇想看的媒體 我自己愛看的東西也不見得都是大眾喜歡 不過原文跟後續回文似乎都在探討媒體生態 這邊回覆也針對這塊 小弟可以分享一些粗淺的經驗 (本人非從事於車廠或任何相關產業,也不代表所有相關從業人員想法) 在媒體採購上,作為原廠的角度 也是有可能會投這些流量不是頂尖,但是所謂比較有內容、自己風格的媒體 一方面來說是讓宣傳的內容跟管道盡量多樣化、接觸不同受眾 還有一方面就是這些流量小的往往配合度也高,比較不"大牌" 另方面就是投資潛力股,維持好關係,也許有天人家有機會走紅阿 大致上就是這三個原因,其他還有些什麼捧誰殺誰討厭誰那些,就不廢話多講 但,不管怎樣, 很現實的是,真正在花預算的時候,最後還是要看總流量 原廠當然不會去傻到一味的相信流量數據 畢竟很多數據可以靠買的 撇除那些極端情況,一般狀況下,對原廠來說 廣告預算當然要盡可能的接觸越多的人越好 錢就是那麼一筆 當那些流量大咖要收比較多的時候 就沒辦法花大錢砸在觀看次數很少的媒體上面 所以如果預算夠,還是會分給這些比較小的 但如果這些比較小的 永遠就是那麼小 抱歉,永遠也不會分比較多預算 你說他再有內容,也是一樣 因為這充其量也只是證明,某某族群特別愛這個媒體 所以當流量就是固定,那我只要持續投放就好了 除非企劃有改變要買更多的內容 不然為什麼要加預算? 這也不合理吧 如果你今天站在原廠的角度來思考 一個媒體碰到你說他的內容很好很專業 拍的影片超有質感 剪輯多花功夫 但就是三隻五隻貓在看 為什麼要投預算給他? 捫心自問,這種所謂專業但卻沒流量的媒體 他的東西真的有這個價值,有用特殊的作法 表達到你想表達,且其他媒體又做不到的部分? 能夠接觸到其他人所無法碰觸的族群跟觀眾? 還是他的所謂專業跟有內容,只是他自己這樣覺得 其實客觀上就是帶入一堆不相關的廢話,show off自己的專業度 純粹孤芳自賞而已? 你同意了,你覺得他很棒很有價值,願意掏錢 你的主管會同意嗎? 就算今天你做為主管 長期投資卻看不到ROI 你不用為這些銷售數字負責嗎? 所以任何內容都會考慮到受眾 你說把內容做好,對,沒錯 但所謂的內容做好本來就有很多方向,娛樂性難道就不是一種價值?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44.108 臺灣), 01/19/2022 11:32:55

yytseng 01/19 11:32s那麼會講自己拍一集上來,我保證幫你點讚啦

ststLiang 01/19 12:05奇怪 為什麼樓上反應這麼大?我們不就是看影片覺得

ststLiang 01/19 12:05誰比較好罷了

ststLiang 01/19 12:05又不是看盜版

ststLiang 01/19 12:06你要當總統才能投票嗎

ststLiang 01/19 12:08如果覺得怕被嫌 收費給會員看不就好了

yytseng 01/19 12:11對啦,你可以講林志玲怎麼那麼老,周杰倫怎麼唱歌

yytseng 01/19 12:11那麼難聽,當然我們也可以講要不你出來表演一下啊

yytseng 01/19 12:12你嫌棄人家,別人也能嫌棄你,公平

ststLiang 01/19 12:21反應真大

wisdom 01/19 16:17事實就是台灣市場太小,一樣小眾,在台灣可能受眾幾

wisdom 01/19 16:17千上萬人,相同比例,在國外就是百萬人的族群。當然

wisdom 01/19 16:17養得起這些小眾。就好像淘寶什麼鬼東西都找得到,因

wisdom 01/19 16:17為一個產品如果一萬個人裡只有一個人會想買,在台灣

wisdom 01/19 16:17就只有兩千件銷量,不會有廠商為你鋪貨。但在中國,

wisdom 01/19 16:17就有十萬銷量,工廠開產線生產都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