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百年大漲潮3/小建商轉售土地求生存

看板home-sale標題Re: [新聞] 百年大漲潮3/小建商轉售土地求生存作者
aloness
(aloness)
時間推噓10 推:11 噓:1 →:29

※ 引述 《levirrrrr (兵長)》 之銘言:
:  
: 最近看房一直聽到什麼物料成本上漲,
: 所以房價也會漲,
: 但是打開預售屋的拆款表來看,
: 建造跟土地成本還是4:6啊?
:  
: 然後就會聽到另一種說詞,
: 因為土地也是漲漲漲...
:  
: 那在房地雙漲的同時,
: 建商利潤到底有多少?
:  
: 實際去算某地已完銷建案,
: 佔地2400坪,210戶,
: 最低成交價約2400萬。
: 實價登錄土地收購價“最高”90萬一坪。
: 加上什麼斡旋仲介之類的費用,
: 我就算你95萬一坪。
: 總收購成本大概22.8億,
: 如果以拆款表4:6來看,
: 加上房屋建造,
: 總成本大概抓38億。
:  
: 為了方便計算,
: 我就直接用最低的2400萬去乘210戶,
: (實際總銷售金額應該會高於這個價錢不少)。
:  
: 2400萬乘210戶,大概50.4億,
: 所以實際上銷售完畢的利潤是32%。
:  
: 當然還要扣掉很多有的沒的成本才是真正淨利,
: 但我剛剛的購地成本算法已經很寬鬆了,
: 所以實際上建商獲利到底高不高,
: 大家就自己評估吧。
:  
: 至於沒銷售完的空屋能再貸多少錢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你漏估了一件事
營建業是高槓桿產業
土地+建造的成本,至多自備30%就夠了
再高上去會侵蝕到現金流
(除非能縮短回本年限,不然很少會有自備額拉超過三成的規畫)
賣50億(單位最低成交價)
總成本38億(土地單位最高實登成本)
營收12億(預估最少營收)
自備三成現金估12億(通常會更少)
再扣掉營運必要支出,利息,售後服務

至少也有賺100%以上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54.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home-sale/M.1614224318.A.84E

H202/25 11:45錯了,賣50億就是認50億營收,成本38億,12億是毛利

H202/25 11:46這個案子如果就算以本金計算實賺100%, 但其實時間是四年

H202/25 11:47年化ROE就25%

H202/25 11:48這是理想狀況...

abyssa102/25 11:49金融槓桿要另外算啦 賠錢一樣槓桿乘上去欸

H202/25 11:49上市建商財報都有啦,附錄去研讀一下就可以理解

aloness02/25 11:50折算年化我不敢講,利息往往會拖很長,一般是用5年總營

aloness02/25 11:50收來抓成本

aloness02/25 11:54這是結案結算,不是定期認列虧損,本來就會把借貸槓桿剔

aloness02/25 11:54除,而改成以利息支出填報的方式反應借貸成本

aloness02/25 11:57這也是營建業財報,相對其他產業最不能信的原因之一,貨

aloness02/25 11:57款工程款拖個一兩年才認列,誰知道沒揭露的虧損藏了多少

opop113302/25 11:58這篇不行

tibau02/25 12:03數學還好嗎? 50萬三成是15萬

piliwu02/25 12:31現金報酬率跟損益表上的毛利不能混為一談

piliwu02/25 12:32你講的比較像ROE基本上那都是另一回事

其實我講的是投資評估 多少本金能帶來多少年化報酬率

andychiu02/25 12:35建商賺多少去看財報不就知道了,真的賺幾被毛利率早就破

財報會把這些藏起來 營收隨即就被轉入下個案子的投資成本 這樣才能抵營業稅

andychiu02/25 12:35100%了,結果哪個建商毛利破40的,說出來聞香一下

其實你喊的出來的大牌公司都是 賣1/3戶就回本,最差賣1/2戶也該回本

Lilyzoea602/25 12:55建築利潤這麼高 科技業全部改做建商就好了

時間要考慮進去 從土建融核發開始 到全數賣完收款 正常是5年

Surrounder02/25 15:51成把代款扣掉去算成本 第一次看過有人這樣算的

沒有扣掉 借貸產生的利息才是成本

phcebus02/25 16:50建築就是簡單,小學生都能發財的easy money啊

phcebus02/25 17:01配合槓桿,難度都在關說跟行銷r,專利研發什麼的都免啦

※ 編輯: aloness (223.139.54.204 臺灣), 02/25/2021 18:42:20

yyc21002/25 23:26你錯了 土融才是7成 然後現在限貸了

yyc21002/25 23:26建融五成

yyc21002/25 23:29然後後面不知道在亂算啥...

土建融只是舉例 實際操作還有更多可以拿來借 甚至自備資金一大部份是拿資產抵押生出來的,純自備現金的比例是很低的 後面的就是每個老闆財團都聽的進去的算法,這事不容易學,日本有個經理人專門出了書來 講解投資,稅務,債務如何評估 唉,其實這些只要有當過理字輩職務,自然都會逼人看懂

※ 編輯: aloness (223.138.32.185 臺灣), 02/25/2021 23:48:00

JAMES080402/26 00:30上市公司的財報就寫的很清楚了,很多建商純利率都只有

我比較好奇的是你們怎麼怎麼看的? 財報只會揭露一段時間的分項收入 至多細分到事業部或轉投資之子公司 不會有人寫一個案子賺多少

https://i.imgur.com/O9VLvAV.jpg

圖 百年大漲潮3/小建商轉售土地求生存

JAMES080402/26 00:30十幾趴,一個案子五年,就算像你說的可以開槓桿好了,

JAMES080402/26 00:30土建融貸八成(這算估很高),也就是槓桿五倍,那這樣

JAMES080402/26 00:30算下來現金投報率一年也就十幾趴,有很好賺嗎?我不覺

JAMES080402/26 00:30

最近想要寫一篇何謂賺的多賺的少 要先理解如波克夏年化報酬率也就20% 台塑集團每年大約是1x% 就大額資金投入的年化投報率 20%左右是很優質的獲利

※ 編輯: aloness (114.47.183.51 臺灣), 02/26/2021 01:24:05

※ 編輯: aloness (114.47.183.51 臺灣), 02/26/2021 01:32:27

keyneslan02/26 07:50生存不下去土地賣給大財團 變成房產業者大者航大壟斷

keyneslan02/26 07:50的局面 房價開多少購屋者只能吞下去

piliwu02/26 09:03財報分析是一門課朱立倫在台大開過課,不要拿老闆自己亂

piliwu02/26 09:03算那套

piliwu02/26 09:04一個案子賺多少他不會公開但還是很多人看過

piliwu02/26 09:04其實根本算不上秘密

我同意你講的話 不過我處理報價估算 (不論對上客戶還是對下客戶) 大致上都是依我講的這套邏輯作業 包含業界行情也是 溝通的層級不外乎是中鼎亞通這類上市的工程公司 如果你我講的都對,可能的結果是?

※ 編輯: aloness (223.138.2.33 臺灣), 02/26/2021 09:22:35

piliwu02/26 09:50你講的是IRR那本來就是投資很重要的比率,投資當然要看IRR

piliwu02/26 09:50,但每個財務比例都有他的功能,不是一個比率分析所有狀況

piliwu02/26 09:52當你在在利潤時就不會拿IRR來看,最簡單看淨利率再會算也

piliwu02/26 09:52是算EBITDA沒有人拿IRR來比較利潤

piliwu02/26 09:53每個財務比率都有他的功能

同意,但操作上有他的困難 對投資方來講,常常都是用a名目借出來做b的事情 最後面結算的時候,再想辦法沖銷過去 在帳面上美化數據,讓報告呈現出來的結果跟過往的資料不會差太多 當發生預期外的損失 (例如這波疫情造成的虧損) 才有充足的銀彈去支付額外的費用 不然大賺時全數認列完了 大虧時股價的虧損,會比帳面上的投資虧損,還來得痛很多,更甚者影響到他的資產抵押額 度 另外談,折舊是每年認 所以他是卡到已經在營運的現金流 對於營建沒有差,一開始就能估算 攤銷則是後來再來湊帳的… 例如折舊,攤10年太吃力的話 公司自行延長攤提時間就好 例如某客戶跟政府標到機場擴建案 跟銀行借了60M鎂,有4成都拿來付近一年欠我們的貨款…投資金額越高,槓桿普遍是開得越 兇,99%我都不會訝異-_-

※ 編輯: aloness (223.138.2.33 臺灣), 02/26/2021 1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