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台灣自製火箭「飛鼠一號」澳洲升空倒數

看板Military標題Re: [新聞] 台灣自製火箭「飛鼠一號」澳洲升空倒數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94

※ 引述《DrFord (MIB)》之銘言:
: 心得感想:
: 等了好久終於要飛了
: 大家覺得高度能飛多高呢?(混和火箭紀錄120公里)
: 我覺得飛成功不爆炸就已經很好了,最好能超過卡門線
: 注意事項:請注意版規內容。

能飛多高?
如果要開賭盤我會下注在0公尺吧...

就跟在台灣那兩次試射一樣,是用天氣或是系統異常搪塞過去。
畢竟晉陞手上只有這枚火箭。

除非晉陞能拿到新的資金,不然不會輕易發射出去。
當然也有可能是潛在的金主要求晉陞試射,只能硬的頭皮發射。

問題出在哪?之前就引用天下雜誌的訪問了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9007

這篇訪問很酸,直接攻擊晉陞檯面下的問題點,

1.成立時間太短(2016年成立),
2.資金不足(只有5億台幣),
文中用另外一家航太公司Rocket Lab舉例,
Rocket Lab花了11年時間和60億台幣才試射成功。

相比之下晉陞財務和組織結構看似問題很多...


發射地點也很有趣,澳洲的威爾斯灣發射台也是第一次發射火箭
晉陞似乎很喜歡找新的發射場所?
同樣也是爭議很大的地點,有環保和當地居民反對的困擾。

該不會晉陞只是想幫澳洲那家航太公司炒炒新聞,
結果沒想到澳洲政府真的同意發射只能硬上??

不管怎樣,能不能發射成功不是重點,
而是後續資金能不能挹注才是關鍵...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10.132 (臺灣)
PTT 網址

JOHN117 09/10 07:49可能澳洲的發射場便宜吧

sfsm 09/10 08:00發射場和火箭都需要打廣告,兩者就合作了

seednet2 09/10 08:01地便宜 台灣不能比

※ 編輯: sfsm (49.217.132.94 臺灣), 09/10/2021 08:47:55

kuma660224 09/10 09:11哪有什麼沒想到 澳洲發射能賺錢

kuma660224 09/10 09:11土地廣大 沒啥理由要擋能賺錢的生意

ayaneru 09/10 09:27以前和現在的科技和資訊流通不能比吧 以前要發明輪

ayaneru 09/10 09:27子現在不用啊

imruck 09/10 09:35最近炸掉的Firefly 2017年成立 估值10億美元

imruck 09/10 09:37相比之下晉陞的資本真的有夠低

kdjf 09/10 09:53低出力,還沒打算入軌的混合火箭就是要打超級低價探

kdjf 09/10 09:53空的市場啊,沒必要拿去跟直接挑戰入軌的公司比

kdjf 09/10 10:06那種燃料重置成本可能不到10k美金,拿去買APCP還不

kdjf 09/10 10:06一定有公司想理人

sfsm 09/10 10:31飛鼠一號目標高度是250公里

kdjf 09/10 11:07高度跟入軌差很多啊,250km沒橫向的話delta V 2.2km

kdjf 09/10 11:07/s, LEO 9.4km/s, N2O hybrid ISP只有kerolox的85%

kdjf 09/10 11:08,需要多20-30%的mass ratio

kuma660224 09/10 11:401號本來就只是實驗用

kuma660224 09/10 11:41要入軌是後面再多一節更大更長火箭

kuma660224 09/10 11:50他們跟台灣太空中心有探空設備發射合約

kuma660224 09/10 11:51所以飛鼠1號是急於發射 完成合約

kuma660224 09/10 11:51在台東已經延後過 年底前不能再延期

kuma660224 09/10 11:52年底前要能射客戶東西出去才完成契約

kuma660224 09/10 11:53說啥不能輕易射出去 純屬幹話

kuma660224 09/10 11:53不趕快完成契約就沒錢且違約

kuma660224 09/10 11:55台灣官方搞科研發射場 還在跟地方溝通

kuma660224 09/10 11:55南田私有發射場則一開始就出局了

kuma660224 09/10 11:56所以晉陞是急著要射 早就找澳洲喬場地

suitup 09/10 12:06這id其實也不是太意外了 kuma大怎麼還跟他認真

chris610020 09/10 12:20美國開放低軌市場三十多年,但成功盈利公司屈指可數

kuma660224 09/10 12:29科技新創領域就是這樣 風險不低

kuma660224 09/10 12:32能發射只是學會爬 還要精進到能走路

kuma660224 09/10 12:32再到能帶快遞跑步送貨

kuma660224 09/10 12:32然後還要costdown到商業能獲利...

kuma660224 09/10 12:32一層層篩選下來 十個有九個掛掉

chris610020 09/10 12:33美國人才、技術、場地、任務、甚至資金一樣不缺都能

chris610020 09/10 12:33倒超過九成以上

chris610020 09/10 12:33這家公司騙幾十個畢業生當廉價勞力,只有一兩個海歸

chris610020 09/10 12:33大佬當技術支援,不到一億美金資金,再加上被SpaceX

chris610020 09/10 12:33獨佔商業發射市場,這公司能活多久?

chris610020 09/10 12:35最初那批畢業生已經跑差不多了,再看看104長年招人

chris610020 09/10 12:35,連人才都留不住….

kuma660224 09/10 12:35這邊不是黨國體制 政府不會出現玩這

kuma660224 09/10 12:35最多是本來就要委託發射的設備

kuma660224 09/10 12:35你若有能力就讓你試試代射 賺快遞費

imruck 09/10 12:36這家公司和spaceX市場不重和 和火箭實驗室比較重合

imruck 09/10 12:37不過我確實不看好這家 不能靜態點火測試差太多了

kuma660224 09/10 12:38你有辦法分階段都射成功 感覺有希望

kuma660224 09/10 12:38自然能在資本市場分階段再集資

imruck 09/10 12:38美國這些發射公司都使用這項技術 減少風險

imruck 09/10 12:39資本市場眼睛是雪亮的 你風險較高 競爭力何在

kuma660224 09/10 12:40不看好是正常 因為長期本來就十有九輸

kuma660224 09/10 12:40新創就是賭那幾%存活率

chris610020 09/10 12:42美軍都定期給stp 任務給這些初創公司,出資自助潛在

chris610020 09/10 12:42技術研發,幾乎是千萬美金起步

kuma660224 09/10 12:44這背後技術其實不完全是這家研發的

chris610020 09/10 12:47混合動力很難搞靜態點火,固態燃料補充困難

imruck 09/10 12:49混和動力優勢在渦輪結構比較簡單 成本較低

imruck 09/10 12:51確實蠻適合小公司 前提是你要成功

kuma660224 09/10 12:59各國學界產業界不斷投入就是看到希望

kuma660224 09/10 13:00但人人沒把握 目前已商業化的

kuma660224 09/10 13:01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知能否真正發財

DrFord 09/10 13:19要能成功發射才能募集資金吧

kuma660224 09/10 13:23新創但資金較雄厚的維珍軌道是用全液態

kuma660224 09/10 13:24今年發射成功但用波音747空射來壓成本

kuma660224 09/10 13:24各種方案回不回收 空射陸射 液態或混合

kuma660224 09/10 13:25燃料與結構差異...各家各自賭某方面

kuma660224 09/10 13:26最後大概沒多少家能活下來

kuma660224 09/10 13:26但能成就可能就互相併購吃不同技術

kuma660224 09/10 13:27即使失敗的也是有貢獻

kdjf 09/10 13:28VG最大賣點是發射彈性,兩架飛機&LOX車能到的機場,

kdjf 09/10 13:28風雨無阻&無視緯度和軌道角度隨時能射

DrFord 09/10 13:31我覺得用飛機載火箭還蠻危險的

DrFord 09/10 13:32而且我很懷疑真的省到那麼多錢嗎

DrFord 09/10 13:33飛機的燃油也是要錢呀,還有機場的使用費之類的

zeumax 09/10 13:39相對成本低,主要是火箭本體可以縮小很多,更不用顧

zeumax 09/10 13:39慮回收問題

imruck 09/10 13:40維珍銀河老闆有錢 而且他的客戶是太空旅遊客

zeumax 09/10 13:40火箭場地也是要租的,飛機是自己家航空公司的,而且

zeumax 09/10 13:40對場地限制小,也容易對其他國銷售業務

imruck 09/10 13:40基本上是一群多少錢都沒差的一群人

zeumax 09/10 13:43低空衛星在未來幾年將成主力競爭市場,6G就可能是在

zeumax 09/10 13:43此架構上,維珍技術打低空衛星非常合適

henryyeh556609/10 14:12維珍沒差是因為機場飛機都是自己的XD這招其他人學

henryyeh556609/10 14:13不來

Morisato 09/10 14:41獲得位能的方式不一樣,飛機是靠氣動力獲得升力,火

Morisato 09/10 14:41箭則是直接把引擎推力換成位能,前者理論上比較節能

kuma660224 09/10 15:03維珍那招還要先搭次音速機一段時間

kuma660224 09/10 15:03未來這是優勢還是劣勢 不知道...

kuma660224 09/10 15:04反正就新創嘛 賭各種方案

kuma660224 09/10 15:05搞不好有錢客戶反而嫌麻煩且不尊爵

kuma660224 09/10 15:05也許有人花錢就要地面倒數計時推背感

kuma660224 09/10 15:06我燒這麼多錢 地面拍照打卡是747?

kuma660224 09/10 15:07不過維珍軌道這家是射衛星的

kuma660224 09/10 15:07跟載人旅遊的維珍是同集團不同單位

kdjf 09/10 15:08F9大概20公里高時,第一節燒了70%燃料,但是速度遠

kdjf 09/10 15:08大於VG拋擲的速度了。所以越小型的火箭(極限Mass ra

kdjf 09/10 15:08tio越低)越值得拉高再丟出去

kuma660224 09/10 15:08反正各方新創各自用不同方式去省錢

kuma660224 09/10 15:09有人想用飛機載小運載火箭上天

kuma660224 09/10 15:10有人從火箭動力省錢下手

kuma660224 09/10 15:11以後可能是企業用低軌小衛星搞物聯網服務

kuma660224 09/10 15:12每顆壽命短 所以重視每kg發射成本

kuma660224 09/10 15:13不管你用火箭飛機還是彈弓 便宜就好

kdjf 09/10 15:20要便宜就好的,先問大魔王starship

kdjf 09/10 15:21所以大多的新創主打獨立的軌道/隨到隨射/附加價值

RURILIN 09/10 16:09suitup我6/22給你的警告當我空氣,板規一水桶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