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明清中國軍隊沒有大量武裝燧發槍的動力
1635年,明代火器研究家畢懋康也製作了燧發槍。它的構造和性能與以前的鳥銃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自生火銃的出現,將我國使用了兩百多年的火繩點火法,改進為燧石發火。這是我國火器史上一個大革新。因為使用火繩點火,有很多缺點,遇到風雨的天氣,火門裏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濕,以致不能發射;有時還沒有瞄準好,就過早地誤放了。畢懋康記載的是撞擊式燧發槍,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火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使瞄準較為準確,隨時都可發射。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並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為提升。在中國火器史上是一項意義重大的變革。
==============================
雖然如此
不管是明國還是清國時代
在外購洋槍前,中國軍隊都沒有大量武裝燧發槍
明末像是明鄭軍隊是增加批甲率而非燧發槍
清朝前期其實也見視過外國更好的武器
比如雅克薩戰役、准葛爾、清緬戰爭
但也沒有動力大量武裝燧發槍(只有少數精銳有)
甚至鴉片戰爭被洋人狂電也是如此
倒是英法聯軍以後自強運動才外購洋槍
想請益的是
中國本身既然有能力研發出燧發槍
火繩槍能應付的敵人,燧發槍更有用武之地吧?
一直到外購洋槍之前怎麼沒有想要大量自家生產的燧發槍
英國老人在海關翻找護照,動作很慢找了很久,女海關尖酸的問:你來過法國?
英國老頭說:我只來過一次。女海關更尖酸的問:你來過怎麼不知道提前拿護照?
老頭:我上次來時沒檢查護照。
女海關高聲叫道:不可能!英國佬來法國我們永遠都要檢查護照!
老頭:44年登陸時候,海灘上可一個法國人沒見著...
旁邊德國老頭說:是的,這個我能證明,當時灘頭確實一個法國人都沒有...
--
$
自強運動有錢買洋槍,之前卻沒錢自產燧發槍?
這些自生火找誰來維護誰來修?明朝可沒有這麼多的鐘錶匠,
早期撞擊式燧發槍機是最復雜的,對於明朝來說成本和生產
難度和產量都不可接受
印象中之前有人PO過清末槍械四代同堂的問題 好像是火繩
槍維護成本是農業帝國可以接受的 到後來曾剃頭也覺得
燧發槍零組件容易壞 但其實有些東西在西方是消耗品 但
當時湘軍就沒有這個概念
最大問題就是燧發槍機,因為中國根本沒有龐大的鐘表匠群
體,基本上不能自產只能進口
清軍最喜歡用物量壓死人,不可能不明白消耗概念
首先,原型成功不代表一定可以量產
然後,原型到底有沒有造出來呢?
中文維基燧發槍沒看到畢懋康,畢懋康沒看到燧發槍...
可能精細加工的生產力才是限制的情況,讓燧發效益整個低下
我記得有人說中國缺乏 燧發槍的打火石礦產,但我找不到中
國的燧石礦產量以佐證
1793年,George Macartney出使清國,獻上Girandoni Air
Rifle,都被乾隆說是奇技淫巧,丟在倉庫裡生灰塵了!
gary97說的鐘錶匠,主要對黃輪槍 wheellock的生產有影響,
遂發槍的機關經過多次改進,雖然靠鐘錶匠改進,但機構越
來越簡化至flintlock,不再需要鐘錶匠也能生產
#1NBWAruB (Warfare) 這篇說只有內蒙產燧石
火繩槍的火繩也是消耗品,自己能生產的就是消耗品,但需要
外購的就不是消耗品
明朝是連輕火繩槍都嫌貴很不足了
火繩槍比起其他更爛火器也是很貴
需要的工匠體系素質較難配合
更不用說比火繩難搞的燧發槍
這主要是財政與工匠體系的問題
少少量專家手工打造訂製是可以
但也就上呈高官皇帝 然後放進庫房珍藏
不足以普及量產
大量服役是看財政與工匠素質的下限
尤其官方用低薪或勞役強迫製造的...
如果提明朝的話自然是指早期的燧發槍機,而那時候的槍機
依然是矜貴的,遠沒有火繩方便
其實明代北京禁軍的火器部隊在當時規模是數一數二
只是當時火器沒有絕對高於弓馬等冷兵器的優勢。
滿洲八旗的重弓射速是火器的很多倍,就算遂發槍排射也比
不上,但遂發槍很便宜
明國的表現就是唯武器論最佳反例,人員素質、組織戰術
財政後勤其實都很重要。
問題是八旗大弓是衝鋒用的,3波齊射下來,對面很少不崩,
就算不崩也不能繼續射了,很耗體力
3
如果你說燧發槍 法蘭西1671年才正式裝備 英格蘭1678年才正式裝備 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 明朝沒有裝備燧發槍很合理 如果你問明朝為什麼沒裝畢懋康發明的國產燧發槍 (自生火銃) 畢懋康在1635年於他的著作《軍器圖説》公佈自生火銃2
亂講 弓箭才是一個被影視作品、遊戲過度神化的玩意 火槍破壞力十分驚人,只要中彈就可以造成大傷害 反觀弓箭,只要穿上盔甲就可以有效降低傷害 你弓箭遠遠拋射,別人只要舉盾你就沒用1
恕刪部分。 : 另外歐洲燧發槍和徵兵制普及是漸進式,所以很難有分界點。 : 歐洲徵兵制的起點應該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 他的對於近代化軍事改革就不多說。 : 重點是古斯塔夫除了用徵兵制取代傭兵,還有一個就是大量配備野戰砲,2
衛所制當然算職業軍隊,直到現在自己養自己的軍隊還是有, 例如埃及武裝部隊... 另外正確來說種田的是餘丁, 每個軍戶都要出推出一名男子當兵,稱為『正軍』, 剩下的男子成為『餘丁』,才是要種田養軍。1
這篇論文很有趣,不過我覺得有點疑義。 按照我喜歡引用的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一文, 該文引述資料顯示西班牙步兵的平均編裝如下 年 長矛 輕火銃 重火銃 1601 37% 40% 23%18
因為兵役制度差異 先要有個觀念,前膛火槍其實一個很爛的武器, 因為它的射擊效率非常低~~~ 所以火槍並不是一個讓將領喜愛的武器,9
網友提到一篇論文,是關於西班牙17世紀的軍隊裝備變革,作者為專門研究17世紀 西班牙軍事史的學者Antonio José Rodríguez Hernández,論文中他討論歐洲軍隊 使用長矛、輕火繩槍、重火繩槍,到裝備燧發槍與刺刀的變革過程,並與較為延遲 變革的西班牙軍隊作比較。 我覺得這篇論文蠻呼應板友的討論,因此摘錄整理了論文中關於火繩槍與燧發槍的4
火繩槍也勉強可以玩類似的東西啦,只是就很難走到七年戰爭的水準。 畢竟古斯塔夫也是用過三列齊射,火繩槍兵也是可以勉強靠緊隊形戰鬥。 我最近重新翻資料,有說法是雖然燧發槍在17世紀末普及, 1715年之前戰術還沒有太大變化。 另外,上文引用的書裡面,註解的資料也提到印度的火繩槍有設計成能裝刺刀,19
準葛爾的主力武器是重火繩槍,不是燧發槍,而且清朝很快就開始仿造了, 詳見張建《火器與清朝內陸邊疆之形成》。 到嘉慶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八旗綠營都開始用準葛爾式的讚巴拉克鳥槍了。 雅克薩戰役年代較早,用的燧發槍應該還是snaplock/snaphance之類的槍機為主, 在同年代的歐洲都還不足以完全壓過火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