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清中國軍隊沒有大量武裝燧發槍的動力
: 推 overno: 之前板上大大在講古說歐洲軍換發遂發槍時有提到,燧發槍沒 11/16 10:39: → overno: 有火繩,不用擔心填裝彈藥時引發爆炸,能讓火槍兵彼此的 11/16 10:39: → overno: 隊形更緊密,燧發槍兵以更緊密的橫隊填裝射擊,即使口徑 11/16 10:39: → overno: 略小於musket,但整體火力大幅增加 11/16 10:39: → overno: 想玩歐洲排隊槍斃的戲法,還是需要燧發槍 11/16 10:40
火繩槍也勉強可以玩類似的東西啦,只是就很難走到七年戰爭的水準。
畢竟古斯塔夫也是用過三列齊射,火繩槍兵也是可以勉強靠緊隊形戰鬥。
我最近重新翻資料,有說法是雖然燧發槍在17世紀末普及,
1715年之前戰術還沒有太大變化。
另外,上文引用的書裡面,註解的資料也提到印度的火繩槍有設計成能裝刺刀,
火繩槍兵也可以套用燧發槍的操法。
: 推 bce: 恐怕也要考慮明清時期的兵制,中央政府是否有能力給全國的軍隊 11/16 10:48: → bce: 統一大量配發制式裝備的能力 11/16 10:48: 推 bce: 當時恐怕一堆兵連朝廷都不認,只認上頭的老大呢 11/16 10:51
還好啦,八旗綠營都是經制部隊,編裝在康雍乾年代都還是在管控之下。
不過說制式當然也達不到標準化,只是拿樣品和大致規格,就丟給各地去仿造。
: 推 reinherd: 說到火繩槍因為有名火和火藥罐,所以線列不能太緊密 11/16 12:32: → reinherd: 我記得之前的清代銅版畫中火槍兵是站的頗緊密的,當然 11/16 12:32: → reinherd: 記功畫未必寫實,不知清代鳥槍兵線列的緊密程度如何 11/16 12:33
我查了一下資料,九進十連環的戰術描述是各行間距五尺,這和17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步兵橫列間相距約六英尺,相去不遠。
九進十連環的橫寬緊密沒有詳細紀錄,不過看記述似是各自輪轉,相同的戰法在歐洲戰術的紀錄大概是每人橫寬間距也要六英尺遠。
歐洲在1600年前後卻有發展出別的方法,那就是每幾個直行才空出一格,比如每三個直行為一組,那每一橫列開火之後,就魚貫繞行側面走到後方。這樣就可以不用每個直行都得空一格,把整隻營級部隊壓縮更緊密一點。我看明清紀錄就沒有類似的描述。
: → reinherd: 另外請問,清代的抬槍有無可能是受到中亞阿富汗的長身管 11/16 12:35: → reinherd: 火繩槍,而出現的產物? 11/16 12:35
雍正、乾隆年間中亞風格的長管火繩槍在各地清軍開始普及,但是抬槍要晚得多,
紀錄上似乎是道光年間才大量裝備。
就我認知,雖然不無可能有影響,但是最主要因素應該單純是對付山地游擊的武裝反抗,運輸能量趨近於崩潰的清軍連小炮都趕不上行軍,只好造大型火銃充當支援火力。
: 推 gary76: 抬槍其實明末就有,九頭鳥算是雛形吧 11/16 13:30
晚明有一些類似抬槍的設計,不過其實沒怎麼看到廣泛運用的紀錄。
清朝也是直到道光年間才看到抬槍普及,在這之前是以子母炮或其他小炮為支援火力。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明代的火門槍,快槍,就能裝這類刺刀了,你說的應該是環套
式刺刀
請問抬槍和長管火槍有不一樣嗎?我一直以為抬槍就是長管
我是曾經在火器堂網站上看到過說鴉片戰爭時,廣東出現過
後膛填裝的抬槍。我好奇您說的道光開始普及的抬槍會不會
是這種後膛填裝抬槍?我可以找到一個影片,類似但是不同
影片是比利時的。不是中國的。
抬槍槍管差不多有3米長,子彈跟雞蛋差不多大,大型火繩槍
沒這個尺寸吧
我在網上看到有人翻出來說那張穿西裝的圖不是抬槍,是美國的艦艇用槍。 晚清抬槍口徑紀錄(多是洋務運動時)大多在15~25mm之間,其實就和大型火銃差不多, 只有很少數到40mm的(而且基本上是後來洋務運動官員改造出來的無用之物)。
※ 編輯: jimmy5680 (76.93.54.28 美國), 11/17/2021 15:28:37那就是說清和明的思路還是一樣,俺尋思越長越強這樣
當時就有反資材步槍,或反戰車步槍了,科科
穿西裝那是小舟槍(punt gun)
放在小舟上 對船首前方射擊 射手趴在舟內隱蔽
裝填散彈 在湖上射擊水鳥群 一槍斃掉一堆撿去賣羽毛
3
如果你說燧發槍 法蘭西1671年才正式裝備 英格蘭1678年才正式裝備 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 明朝沒有裝備燧發槍很合理 如果你問明朝為什麼沒裝畢懋康發明的國產燧發槍 (自生火銃) 畢懋康在1635年於他的著作《軍器圖説》公佈自生火銃2
亂講 弓箭才是一個被影視作品、遊戲過度神化的玩意 火槍破壞力十分驚人,只要中彈就可以造成大傷害 反觀弓箭,只要穿上盔甲就可以有效降低傷害 你弓箭遠遠拋射,別人只要舉盾你就沒用1
恕刪部分。 : 另外歐洲燧發槍和徵兵制普及是漸進式,所以很難有分界點。 : 歐洲徵兵制的起點應該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 他的對於近代化軍事改革就不多說。 : 重點是古斯塔夫除了用徵兵制取代傭兵,還有一個就是大量配備野戰砲,2
衛所制當然算職業軍隊,直到現在自己養自己的軍隊還是有, 例如埃及武裝部隊... 另外正確來說種田的是餘丁, 每個軍戶都要出推出一名男子當兵,稱為『正軍』, 剩下的男子成為『餘丁』,才是要種田養軍。1
這篇論文很有趣,不過我覺得有點疑義。 按照我喜歡引用的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一文, 該文引述資料顯示西班牙步兵的平均編裝如下 年 長矛 輕火銃 重火銃 1601 37% 40% 23%18
因為兵役制度差異 先要有個觀念,前膛火槍其實一個很爛的武器, 因為它的射擊效率非常低~~~ 所以火槍並不是一個讓將領喜愛的武器,9
網友提到一篇論文,是關於西班牙17世紀的軍隊裝備變革,作者為專門研究17世紀 西班牙軍事史的學者Antonio José Rodríguez Hernández,論文中他討論歐洲軍隊 使用長矛、輕火繩槍、重火繩槍,到裝備燧發槍與刺刀的變革過程,並與較為延遲 變革的西班牙軍隊作比較。 我覺得這篇論文蠻呼應板友的討論,因此摘錄整理了論文中關於火繩槍與燧發槍的19
準葛爾的主力武器是重火繩槍,不是燧發槍,而且清朝很快就開始仿造了, 詳見張建《火器與清朝內陸邊疆之形成》。 到嘉慶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八旗綠營都開始用準葛爾式的讚巴拉克鳥槍了。 雅克薩戰役年代較早,用的燧發槍應該還是snaplock/snaphance之類的槍機為主, 在同年代的歐洲都還不足以完全壓過火繩。13
沒啥資料講點想法, 雖然單用火繩槍來證明哪邊先進/戰鬥力強,是太魯莽。 但在汰換力度上, 歐洲軍隊在"真燧發槍"的設計出現後,先是混用,後來全面取代, 也是明顯的認證哪邊效力強,
25
Re: [閒聊] 林則徐為何敢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大小聲?他根本沒想到清軍的戰鬥力如此低下 這是鴉片戰爭維基上寫的 7月5日下午2時,英軍開始進攻,僅用9分鐘便完全摧毀了清軍的兵船和岸炮,並登陸佔領舟山群島上的定海 九分鐘,基本上就算是呼呼嘿嘿拿長矛跟盾牌去衝十九世紀的線列步兵也不可能這麼快輸掉 另外10
[問題] 明清中國軍隊沒有大量武裝燧發槍的動力1635年,明代火器研究家畢懋康也製作了燧發槍。它的構造和性能與以前的鳥銃無大差異 ,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自生火銃的出現,將我國使用了兩百多年的火繩點火法,改進 為燧石發火。這是我國火器史上一個大革新。因為使用火繩點火,有很多缺點,遇到風雨 的天氣,火門裏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濕,以致不能發射;有時還沒有瞄準好6
Re: [問題] 中國常見的兩個觀點騎兵劣勢是很嚴重的,但不是單純的騎兵劣勢問題,而是整個戰爭環境缺乏騎兵威脅, 導致的缺乏應對手段。 : 因為大家可以看一下整個萬歷朝鮮戰役,或是後來江戶時代的眾多戰役 : 日方的重型火砲,我說的是有砲架,需要用獸力機動的火炮 : 大筒這種可以單人操作的"超大口徑火繩槍"不算火炮,雖然口徑很嚇人。4
Re: [閒聊] 二刀流為何在劍道裡是邪魔歪道?柳生不熟,但宮本武藏是很聰明的人。 而且他也沒有否認這點,他寫的兵法書就說過,武器能用就用 他二天一流只是一個流派,拿武士刀的時候還是雙手拿,雙刀的小刀在劍道是可以 用來當格黨小刀,實際上這小刀用途很廣,可以用來暗算人的。 武器能用就用這點真的是非常實用,所以今天他有槍 他照樣對你開,有槍幹嘛不用?4
Re: [問題] 明清中國槍械製造與運用會比較落後我覺得與清朝同時代西方火器更先進這理論一直有缺陷 因為燧發槍跟火繩槍雖然擊發原理不同 火力沒有差太多 兩者都一樣是前膛裝填的滑膛槍 明清也學會了製造野戰砲 歐洲厲害的是航海事業造成的軍艦發展讓艦砲可以大量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