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清中國軍隊沒有大量武裝燧發槍的動力
歐洲和火槍部分J大回應了,
衛所我之前也只有模糊印象,查了點資料整理一下,
權作分享。
※ 引述《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之銘言:
: : → fw190a: 歐洲燧發槍的換裝是在徵兵普及之前,至於傭兵和衛所誰比較 11/20 10:59
: : → fw190a: 專業。衛所的正職不是種田嗎?XD這樣算職業軍隊? 11/20 11:00
: 衛所制當然算職業軍隊,直到現在自己養自己的軍隊還是有,
: 例如埃及武裝部隊...
: 另外正確來說種田的是餘丁,
: 每個軍戶都要出推出一名男子當兵,稱為『正軍』,
: 剩下的男子成為『餘丁』,才是要種田養軍。
---
古代稅賦:歷代賦稅與勞役制度
軍戶的主要義務,便是出一丁男赴衛所當兵,稱作正軍,
其他的子弟稱作餘丁或軍餘,正軍赴衛所,
至少要有一名餘丁隨行,以助其生活。
(中略)
軍士在營,分成守備和屯田兩部分,比例不訂,按時輪流,
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其目的在養兵而不耗朝廷財力。
----
皇明世法錄
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又有二人四六一九中半等例
皆以田土肥瘠地方衝綬為差文
令少壯者守城 老弱者屯種 餘丁多者亦許其徵收
則例或增減殊戲恭折互收青因時因地而異云
---
種田跟餘丁沒有必然關係,而是部隊中又分派一定比例去種。
但怎麼輪調或分配存有一些疑問。
在最理想的情況,"守城的"或許能有一定的專業。
但實際執行的結果,上下其手的空間太多了。
: 衛所的素質問題主要還是中國文化導致,
: 長久以來對軍隊的歧視導致軍人地位地下,
: 軍戶大多是降軍、戰犯、罪犯組成,地位較低,
: 一旦列為軍戶就永不翻身,連後代子孫也要承受歧視。
: 衛所的世襲制和經濟獨立性導致連皇帝也無法直接干涉改革,
: 最後因腐敗而瓦解
: 但是...衛所制依然是職業軍隊的一種,
: 素質上還是比突然抓去戰場的死老百姓好一點。
--
近聞各邊操守官軍、多系有名無實、其故何也、
一則軍士寡弱、一則衣食艱難、夫軍士寡
弱、以戰則不能、衣食艱難、以守則不固
(中略)
臣又訪得口外田地極廣。除屯田軍士。地畝巳有定額外。
其守城守關軍士。多無田地耕種。
推原其故。葢因先前在京功臣等官之家。
將口外附近各城堡膏腴田地。占作莊田。
以次空閒田地。又被彼處鎮守總兵參將。
並都指揮等官。占為巳業。每歲使軍夫耕種。收利肥巳。
其守城等項軍士。非但無力耕種。雖有餘力。亦無近便田地可耕。
即目守邊緊急。在京官員。雖不能役使口外軍夫。
但莊田尚存。未免占奪軍民之業而彼處親臨管軍頭目。尚
有占種田地數多。私役軍夫。撮借官牛等項。
其弊仍未盡革。
若朝廷失於姑息。安於因循。不即將前項田地撥與各城軍民耕種。
則衣食無由足給。而邊城愈見空虛。
(中略)
將各城堡軍士分作二班。每上班六日。
令其照例操守。下班六日。盡數督令耕種。俟收成之後。並力備御。
---
直覺上比較精良的"職業軍人",
實際運作後,卻被提出,
讓"守城"的有田可耕,反而能提升戰力。
因為連基本生存都難了,還能談什麼訓練。
--
簡單說就一戶抽2人 1人備戰 1人打雜
正軍戰兵(服役)+輔兵餘丁(軍營勞動)
軍戶的其他人仍得屯田織布 ,要納糧
全戶被勞役不得翻身 也難怪軍戶逃亡嚴重
開國者自稱“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實作變成軍戶士兵家屬忙於耕織無暇訓練
王朝不跟人民徵稅出錢建軍 太過理想
與其說像職業軍隊 不如說是世襲奴役
不同地區的衛所不能一概而論,有些衛所就是為安置退役士兵
,但有些就是為了讓有戰鬥經驗的士兵作為屯田兵進行武裝
殖民,核心化低開發度的地區
而且衛所百戶再差也是和世百戶
3
如果你說燧發槍 法蘭西1671年才正式裝備 英格蘭1678年才正式裝備 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 明朝沒有裝備燧發槍很合理 如果你問明朝為什麼沒裝畢懋康發明的國產燧發槍 (自生火銃) 畢懋康在1635年於他的著作《軍器圖説》公佈自生火銃2
亂講 弓箭才是一個被影視作品、遊戲過度神化的玩意 火槍破壞力十分驚人,只要中彈就可以造成大傷害 反觀弓箭,只要穿上盔甲就可以有效降低傷害 你弓箭遠遠拋射,別人只要舉盾你就沒用1
恕刪部分。 : 另外歐洲燧發槍和徵兵制普及是漸進式,所以很難有分界點。 : 歐洲徵兵制的起點應該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 他的對於近代化軍事改革就不多說。 : 重點是古斯塔夫除了用徵兵制取代傭兵,還有一個就是大量配備野戰砲,2
衛所制當然算職業軍隊,直到現在自己養自己的軍隊還是有, 例如埃及武裝部隊... 另外正確來說種田的是餘丁, 每個軍戶都要出推出一名男子當兵,稱為『正軍』, 剩下的男子成為『餘丁』,才是要種田養軍。1
這篇論文很有趣,不過我覺得有點疑義。 按照我喜歡引用的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一文, 該文引述資料顯示西班牙步兵的平均編裝如下 年 長矛 輕火銃 重火銃 1601 37% 40% 23%18
因為兵役制度差異 先要有個觀念,前膛火槍其實一個很爛的武器, 因為它的射擊效率非常低~~~ 所以火槍並不是一個讓將領喜愛的武器,9
網友提到一篇論文,是關於西班牙17世紀的軍隊裝備變革,作者為專門研究17世紀 西班牙軍事史的學者Antonio José Rodríguez Hernández,論文中他討論歐洲軍隊 使用長矛、輕火繩槍、重火繩槍,到裝備燧發槍與刺刀的變革過程,並與較為延遲 變革的西班牙軍隊作比較。 我覺得這篇論文蠻呼應板友的討論,因此摘錄整理了論文中關於火繩槍與燧發槍的4
火繩槍也勉強可以玩類似的東西啦,只是就很難走到七年戰爭的水準。 畢竟古斯塔夫也是用過三列齊射,火繩槍兵也是可以勉強靠緊隊形戰鬥。 我最近重新翻資料,有說法是雖然燧發槍在17世紀末普及, 1715年之前戰術還沒有太大變化。 另外,上文引用的書裡面,註解的資料也提到印度的火繩槍有設計成能裝刺刀,19
準葛爾的主力武器是重火繩槍,不是燧發槍,而且清朝很快就開始仿造了, 詳見張建《火器與清朝內陸邊疆之形成》。 到嘉慶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八旗綠營都開始用準葛爾式的讚巴拉克鳥槍了。 雅克薩戰役年代較早,用的燧發槍應該還是snaplock/snaphance之類的槍機為主, 在同年代的歐洲都還不足以完全壓過火繩。13
沒啥資料講點想法, 雖然單用火繩槍來證明哪邊先進/戰鬥力強,是太魯莽。 但在汰換力度上, 歐洲軍隊在"真燧發槍"的設計出現後,先是混用,後來全面取代, 也是明顯的認證哪邊效力強,
16
Re: [新聞] 國防兵力結構調整3亮點 義務役大幅調薪設這些全是真的 1.義務役要加薪到2萬以上(接近基本薪資),志願役要拉到多高新聞沒說 不過錢的問題都應該不是問題 2.目前說總統和國防部二年前就在規劃了,這次不是突然變革 但去年還在吹募兵制大成功,部長親自廢掉守備部隊三種形態,全改成步兵行軍14
Re: [問題] 明清後期朝廷對軍隊的掌控嗯,其實你把衛所與募兵看成不相容的體系,這個理解就 是脫離史料後常見的誤解。 明代的史料裡你是查不到戚家軍這個詞的。 衛所作為一種兵制,其實是戶籍體系的一環,根據戶籍來 決定齊民上繳的賦稅,一般民戶是農民,交農產品,匠戶輪班2
[問題] 職業女軍人和義務役,哪一方更有實力?先說一下,這個話題不是在引戰, 而且如果要被視為在引戰,那引戰的導火線是國家政策才對。 - 如題,最近教召政策又再次以類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手法,現形在新聞媒體上了 。7
[問題] 明清後期朝廷對軍隊的掌控請問明清後期,朝廷對於軍隊有怎樣的掌控力? 明朝立國之初的衛所軍制敗壞後,代之以朝廷准許官員與將領 募兵,例如中期戚繼光的戚家軍。對於這種軍隊,朝廷有怎樣的 掌控力? 比方說,戚繼光還掌兵權的時候,朝廷能在戚家軍內安 插朝廷的將校嗎? 後來張居正過身被清算,戚繼光被牽連去職,5
Re: [問題] 如何維持軍戶的戰鬥力?我覺得所謂「士兵戰鬥力」只是標吧 根本原因還是在體制,那種體制本就存在弊病了 綜觀古代王朝軍力崩壞往往都來自於「錢」 軍隊沒錢沒糧了,戰鬥力當然就直接下滑啊 所謂訓練不足,根本原因也在錢糧啊X
[問卦] 台灣海峽很好守台灣人卻不從軍?連cheap都知道台灣海峽很好守 中國到現在也沒大規模兩棲作戰登陸能力 另外國軍還有陸基反艦飛彈還有炮兵、攤岸設置交叉火網 難怪國軍這70年守住台灣不被中國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