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2023年1月台灣人口資訊
簡單比對一下疫情間人口變動
“戶籍”人口統計最低點
https://i.imgur.com/oNB2jVH.jpg
疫情前
https://i.imgur.com/v7HhU3I.jpg
疫情後
https://i.imgur.com/GHRQyIj.jpg
https://i.imgur.com/X9TYaGO.jpg
https://i.imgur.com/jmgRvIB.jpg
2023,1月
https://i.imgur.com/bZFTe83.jpg
然後外來人口居留人口
https://i.imgur.com/Uuf9Sw1.jpg
停留人口
https://i.imgur.com/wXzAQ9w.jpg
觀光人口
https://i.imgur.com/36s1Ggs.jpg
觀光縣市影響
https://i.imgur.com/0ArS6ak.jpg
https://i.imgur.com/pwWrbSi.jpg
https://i.imgur.com/0PiWWcM.jpg
請服用 所有資料都在VVVVVV
重點在租金
我在lexus 等車保養 旁邊一個黑妞蠻正的....
身為台灣人
沒去過101上面的快去啊,現在人還很少
我已經連去三年看風景了
※ 引述《zwchih (風言風語)》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T8T4HQc.jpg
: 總計23,301,968人
: 較上月增加37,328人(+0.160%)
: 社會增加:44,150人(史上最多)
: 自然增加:-6,822人(歷史第4)
: No.1 : 2022/06 : -10,090人
: No.2 : 2022/05 : -7,967人
: NO.3 : 2022/07 : -7,265人
: P.S. 今年1月是疫情以來解封的第一個農曆新年
: 2月份開始的數據可以來觀察整體趨勢
: 戶數總計9,099,394戶
: 較上月增加9,944戶(+0.109%)
: 人數/戶增加為2.561人/戶(+0.051%)
: 這點比較驚奇,上次增加要追溯到4年多前
: 2000年開始有單月統計以來
: 歷史上僅有6次增加
: 第一次:2006/12
: 第二次:2014/10
: 第三次:2014/11
: 第四次:2015/10
: 第五次:2018/10
: 第六次:2023/01
: (人口)
: 減少:
: 1. 嘉義縣:-146(-0.030%)
: 2. 台東縣:-40(-0.019%)
: 3. 雲林縣:-111(-0.017%)
: 增加:
: 1. 金門縣:+670(+0.474%)
: 2. 新竹縣:+1,725(+0.2972%)
: 3. 台北市:+7,362(+0.2968%)
: 4. 桃園市:+5,478(+0.240%)
: 5. 新北市:+8,816(+0.221%) - 量最多
: 6. 台中市:+5,339(+0.190%)
: 7. 高雄市:+3,498(+0.128%)
: 8. 台南市:+2,095(+0.113%)
: 9. 基隆市:+365(+0.1010%)
: 10. 新竹市:+455(+0.1006%)
: 11. 嘉義市:+264(+0.100%)
: 12. 澎湖縣:+99(+0.092%)
: 13. 宜蘭縣:+329(+0.073%)
: 14. 連江縣:+7(+0.050%)
: 15. 彰化縣:+585(+0.047%)
: 16. 花蓮縣:+103(+0.032%)
: 17. 屏東縣:+237(+0.030%)
: 18. 苗栗縣:+127(+0.024%)
: 19. 南投縣:+71(+0.015%)
: *新北市重新站回400萬
: (戶數)
: 減少:
: 1. 南投縣:-22(-0.012%)
: 2. 台東縣:-5(-0.006%)
: 3. 嘉義縣:-5(-0.003%)
: 增加:
: 1. 連江縣:+11(+0.303%)
: 2. 金門縣:+110(+0.256%)
: 3. 新竹縣:+522(+0.243%)
: 4. 桃園市:+1,559(+0.177%)
: 5. 台中市:+1,686(+0.163%)
: 6. 新北市:+2,379(+0.145%) - 量最多
: 7. 台北市:+1,402(+0.133%)
: 8. 新竹市:+156(+0.089%)
: 9. 高雄市:+970(+0.085%)
: 10. 宜蘭縣:+117(+0.066%)
: 11. 台南市:+469(+0.0655%)
: 12. 澎湖縣:+28(+0.0654%)
: 13. 基隆市:+96(+0.061%)
: 14. 嘉義市:+51(+0.050%)
: 15. 苗栗縣:+97(+0.049%)
: 16. 彰化縣:+176(+0.044%)
: 17. 屏東縣:+94(+0.032%)
: 18. 雲林縣:+49(+0.020%)
: 19. 花蓮縣:+4(+0.003%)
: (人數/戶)
: 減少:
: 1. 連江縣:-0.252%
: 2. 雲林縣:-0.037%
: 3. 嘉義縣:-0.027%
: 4. 苗栗縣:-0.025%
: 5. 台東縣:-0.013%
: 6. 屏東縣:-0.002%
: 增加:
: 1. 金門縣:+0.218%
: 2. 台北市:+0.163%
: 3. 新北市:+0.075%
: 4. 桃園市:+0.063%
: 5. 新竹縣:+0.054%
: 6. 嘉義市:+0.051%
: 7. 台南市:+0.048%
: 8. 高雄市:+0.043%
: 9. 基隆市:+0.040%
: 10.花蓮縣:+0.029%
: 11. 南投縣:+0.02704%
: 12. 澎湖縣:+0.02695%
: 13. 台中市:+0.0266%
: 14. 新竹市:+0.012%
: 15. 宜蘭縣:+0.007%
: 16. 彰化縣:+0.00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97.53 (臺灣)
※ PTT 網址
→
※ 編輯: kusomanfcu (27.52.97.53 臺灣), 02/13/2023 11:53:34
黑妞圖呢?
→
沒人注意到人口比例上 北部增加了XD?
→
南部持續減少
→
還好本魯公司有辦公室在101上面
推
黑扭圖呢?!
→
黑妞圖呢?
→
換中概了科科
→
南部真的沒有進步,反而北部越來越有活力,上週六去台
→
北燈會,差點被擠死
爆
Re: [問卦] 人口危機!8萬人逃離台灣 今年恐超過15萬, : 相對遷入僅1003人,單月落差約一萬三千人。即使近日新冠疫情重獲控制,確診維持在 個 : 位數,人口外移的數量卻仍在遽增,沒有減緩的趨勢,由於外移的人口以青壯年居多, 帶35
Re: [閒聊] 高雄是全六都最宜居的城市內政部首度全臺人流統計 發布日期:110-07-08 10:00 單位:統計處 內政部今(8)日首次發布電信信令人口統計,有別以往的戶籍統計,這是首度和電信業者合 作,運用基地台的訊號,進行新型態人口統計 內政部統計發現,臺北市平日的日間活動人口數為350.8萬人,較夜間停留人口增加71.8萬23
Re: [新聞] 「生不如死」進行式!全台人口年減12萬1~8月 與去年同期相比 出生 -5.85% 死亡 +6.65% 結婚對數(不同性別)-9.69% 離婚對數 -10.31%24
Re: [新聞] 從電信訊號看人口移動 十大房市潛力區曝前陣子知道電信信令開放資料釋出,也拿來做了簡單地圖分析,分享給大家。 [ 電信信令人口統計資料_雙北版 ] 圖 大家都知道「戶籍地」不等同於「居住地」,無論是透過傳統人口普查、給誘因鼓勵上網 主動填報,似乎都無法「即時性」的掌握一個地區的確切居住人口。8
Re: [問卦] 台北人其實嚮往南部生活吧有沒有嚮往我不知道啦,但從數據來看 全台灣除了新北、桃園、台中、基隆、新竹(縣市)是人口增加的,彰化以南則全員出逃 如果南部直轄市這麼有吸引力那多少應該也是正成長才對。 說道這,我猜等等會有人嘴台北人口外流阿~~~ blah blah blah5
[討論] 今天確診累計人數已達總人口數15%目標今天台灣累計確診人數3487599例,5月台灣戶籍人口23196178人, 算起來今天剛好達到15%的目標也是衛服部4月疫情爆發初期預估台灣會有15~20%人口確診 ,照目前的速度07/04-07/10會達到400萬例,佔總人口數的17.24% --1
[問卦] 疫情前台灣人一年去歐洲才50幾萬人?查了一下台灣地區觀光部門統計表 發現2018年1-12月台灣地區前往歐洲的合計只有50幾萬人 佔總人口3%不到,而且還要扣掉超過一次的 台灣人不是很愛出國嗎? 怎一年去歐洲連一成人口都不到3
[問卦] 新竹的外來人口是不是爆炸多?桃園市的戶籍人口是新竹縣市加起來的兩倍左右 但小弟剛剛逛到PTT以下群組: Taiwan1 台灣 Σ北台灣 基隆/桃園/中壢/新竹 這個群組有四個板如以上所示 我發現新竹板的在線人數竟然比桃園板加中壢板的總人數還多很多
65
[閒聊] 桃園到底是首都圈還是桃竹苗生活圈?14
Re: [請益]是否買房請益19
Re: [新聞] 虛坪改革有譜?內政部允諾今年一定有作為9
Re: [新聞] 虛坪改革有譜?內政部允諾今年一定有作為6
[請益] 貸款差額繳款6
Re: [閒聊] 桃園到底是首都圈還是桃竹苗生活圈?4
[請益] 買預售換約時碰到的問題8
Re: [新聞] 虛坪改革有譜?內政部允諾今年一定有作為21
Re: [新聞] 虛坪改革有譜?內政部允諾今年一定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