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朱可夫真的那麼神嗎?
雖然原文有引戰或廢文的嫌疑(或者說是客觀事實 畢竟桶桶泥)
但當作一次分享知識的機會也是好事
我也拋磚引玉一下,看有沒有熟悉二戰的板友指正
《用資訊圖表讀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者Jean Lopez、Vincent Bernard
、Nicolas Aubin用大量圖表與淺顯易懂的文字列出二戰始末、簡單的戰略戰術
點評、武器與軍事學說的發展、帶來的損失與影響,對於對二戰有興趣的歷史
愛好者很適合做為入門書籍,也可以作為閱讀其他二戰書籍參考的工具書
以下我會摘錄書裡面提及蘇聯相關的片段來側面印證標題的刻板印象是否合適
史達林格勒戰役
這是本書提及蘇聯的第一場戰役,作者認為最終蘇聯獲勝的關鍵是天王星行動
,將第六軍團完全包圍,損失記載如下
蘇聯紅軍
軍事人員 478441人陣亡
裝甲車輛 3000輛
納粹德國
軍事人員 264301人傷亡
裝甲車輛 500輛左右
庫斯克戰役
關於蘇聯的第二場戰役,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跟當下發生的俄烏戰爭相關的地名
,令人感慨何謂歷史。於本章,作者簡短的評價德國戰車的優越性能與蘇聯的縱
深防禦系統,關於前者,作者認為德國有的虎、象、豹式戰車輾壓T-34、T-70、
T-76,但於文末又強調蘇聯這麼大的戰損過於離奇,顯非技術不如人而係蘇聯指
揮部的戰術有問題,並且嚴厲地批評蘇聯過於仰賴人力的做法。損失記載如下
蘇聯紅軍
軍事人員 1200000人傷亡
裝甲車輛 7000輛
納粹德國
軍事人員 203000人傷亡
裝甲車輛 1200輛
巴格拉基昂行動
關於蘇聯的第三場戰役,作者認可蘇聯於此戰完全摧毀納粹中央集團軍的功績,
此戰中的物力差距非常可觀,德軍於戰車是以1:8的劣勢迎戰蘇軍。損失記載如下
蘇聯紅軍
軍事人員 178459人陣亡 587254人傷病
納粹德國
軍事人員 139320人陣亡 110136人傷病
(作者還非常惡趣味的附了巴格拉基昂與D日的傷亡比較,相較於同盟國出動一百五十
萬人的傷亡率13.98%,紅軍出動2329300人的傷亡率是32.8%)
德國戰役(東線)
關於蘇聯的最後一場戰役,作者於本章盛讚蘇軍為進攻德國設計的縱深作戰,先於坦克
與砲兵掩護步兵進行中央突破,再派出其餘坦克部隊攻擊敵人戰線,再由任務攻擊梯隊
沿著突破的缺口進攻,以點、線、面的方式擴大戰果。損失記載如下
蘇聯紅軍(1945年)
軍事人員 800817人傷亡
納粹德國(1945年)
軍事人員 1540000人傷亡
美軍(1945年)
軍事人員 42000人傷亡
最後附上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計傷亡量
死亡總人數 27917000人
步兵 7756566人陣亡
裝甲部隊 706984人陣亡
砲兵部隊 214596人陣亡
以上三項合計大概是蘇聯軍事人員總損失的94%
所以說,或許我們可以認為蘇聯依賴龐大的人力取得最後勝利並非錯誤的刻板印象
,但蘇聯也不斷嘗試進行軍事改革來更有效率的運用人力(例如朱可夫於1941
巴巴羅薩作戰後對本國裝甲部隊編制的反思),另外本書屬於簡略性的概述,並未提
及二戰期間諸多名將的指揮風格與軍事理念,所以或許可以思考的是,人力資源屬於
蘇聯的稟賦,則蘇聯元帥可能也會偏向善加利用本國優勢,但換位思考,是否這些
名將是以一種更有效率的方式利用人力資源,如果不是朱可夫指揮,是否這些戰損
會更加誇張,都有待討論。
--
說實在,蘇聯理想的坦克編制,如t34/85 su152 is2 都
是 庫斯克後才出現,之前的坦克都比德國小,也沒有山寨
英美無限電成功
沒有蘇聯,英美會多死非常多人
大家太愛聽以寡擊眾 以少勝多的故事了
其實這類成語倒過來意思不就是 人數多不一定贏
人數多有多的優勢,比如可以拿人命來填
但後勤啦保密防諜啦是不是反而也是種挑戰
國情不同,比如美國可以造一堆野馬護航空中堡壘作戰略轟
炸,蘇聯就不行了。
換艾森豪蒙哥馬利等來帶蘇軍,他們也未必能用英美的打法
。
推樓上,覺得蘇軍用人堆贏,不是真贏,那美軍用高科技...
各國能活用自己特性,爭取到勝利
我覺得都是名將
俄國的重工業還不錯,能生產大量戰車反攻,中國就不行了~~
人多裝備爛 打不贏一百多萬的日本中國派遣軍
美軍是高科技加上絕對數量優勢
當moslaa成為蘇軍灰色牲口中的一員還能這樣想就好了
那樓上你要怎打這仗?跟電動一樣滑鼠按一按還是開控制台
喔,當我是灰色牲口時,我當然不會這樣想呀
處在什麼位置,用甚麼角度思考,不是很自然嗎?
小孩子一定想每天吃麥當勞最好,但爸媽一定不這樣想
討論朱可夫的成就,用蘇聯將軍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沒問題
啦
其實反過來講,當打仗習慣仰賴灰色牲口,那對裝備的走
向也會傾向-犧牲牲口就能完成為何要犧牲裝備?
最後的結局就是1991波灣戰爭
一台裝備的造價其實不一定比灰色牲口高
那倒不見得,畢竟二戰幾乎把蘇聯一個世代的青壯男性人
口打光了 在冷戰時期蘇聯的武器設計的思維其實也開始調
整了 91年波灣戰爭的問題其實跟裝備設計思維沒有那麼大
關係了 聯軍對伊拉克根本世代差壓制了
應該説俄羅斯/蘇聯感覺沒很重視無人載具的開發?
大縱深本質上還是用人去填,然後舉伊拉克主要是感覺蘇
系裝備有點停滯
積體電路跟真空管路線選擇錯誤的影響吧,發現錯誤正要
追趕時,蘇聯就瓦解了。
站在那時候朱的位置去看是真的厲害沒錯
人多還是有其優勢,打群架就算己方是武術高手,一下子數倍
對手衝上來幾個抓腳幾個打手,李小龍都被壓死
蘇聯哪來這麼多軍事人員好死,真神奇
12
優勢兵力打贏,傷亡巨大,著名如朱可夫仍被質疑. 想到另一位共產世界,也被質疑的名將, 人稱紅色拿破崙[1966 JUNE, TIME. 先捧後殺的概念?XD], aka越南堆屍王_武元甲(筆者武粉謝謝). 他指揮的春節攻勢,是用劣勢兵力打美越盟軍,果然打輸,還附帶傷亡巨大.13
關於堆屍的道德問題 日本海軍可以當個說明 日本海軍的觀念是 你的作戰計畫可以" 九死一生 " 但是絕對不能" 必死 " 所以在初期反對神風戰術的理由就在這裡5
戰略層面 【【中字·TIK】斯大林格勒:六集的援军都哪去了?】 在當時東線戰場是北中南三地同時開打11
原來那麼多人贊成「堆屍」的不人道手段, 靠堆屍的不公平起跑點也可以譽為戰神或傑出將領 理由是如果不堆屍,之後死的人絕對會比堆屍的人更多 這是甚麼邏輯? 感覺就是為不人道手段找個高尚的藉口,真是假道學,跟集中營有什麼兩樣?相比之下煤氣4
幾個爭議點 誰封朱可夫戰神? 史達林? 記者? 內容農場作者? 想賣更多書的書商還是根本是你自己 戰神這些狗屁稱號通常都是後人自己安的, 聽聽就好 朱可夫又不是國家最高領袖, 又不是紅軍總督察長 他不能決定他國家軍隊要長什麼樣子, 要開發什麼武器, 軍校訓練課綱32
神不神我是不敢說,但有件事可以看出朱可夫的思維特色。 二戰後,艾森豪與朱可夫見面。 艾森豪說,當初德軍的地雷陣讓他很頭痛,你都是怎麼對付的? 朱可夫說,也不難,我都叫步兵直接衝。 艾森豪很驚訝:直接衝?那不就是人肉掃雷?1
最近翻譯了諾門罕戰史,朱可夫其實不是隨便堆屍的; 他在諾門罕的時候曾經下達命令,要裝甲兵在沒有步兵護衛的情況下對日軍衝鋒, 結果裝甲兵被日軍用火焰瓶燒得亂七八糟,損失慘重。 朱可夫事後說,"我也覺得很痛苦,但沒辦法", 因為當時日軍已經渡過哈拉哈河(哈拉欣河),如果不用裝甲兵直接衝鋒,21
作者: tontontonni (桶桶泥) 看板: Military 標題: Fw: [請益] 朱可夫真的那麼神嗎? 時間: Wed Sep 28 18:33:57 2022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ZD2BcDM ] 作者: tontontonni (桶桶泥) 看板: historia
49
[提問] 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到底是怎樣的戰術?如題,俄烏開戰以來,有些人就在問 俄羅斯為何不使用"鋼鐵洪流"? 關於這個"鋼鐵洪流",我只知道 他好像是前蘇聯的一種核心戰術/軍事思想 但他具體上到底是如何運作的?46
[討論] 攻方克服守方住民地戰鬥優勢的方式在現代戰爭中,城鎮(住民地)對於守方的防禦優勢相當的明顯 但是,在取得優勢的時候,對平民的傷害也非常明顯 這次烏俄戰爭雖然與美國在阿富汗的山地戰的性質不同,但某種情況上相當類似 另外,如果人民戰鬥意識夠強,仍然能夠有效對抗哪怕對對強大的敵人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誤)22
Re: [提問] 戰爭中平民與軍事人員的分野國際紅十字會:戰爭中保護平民越來越困難 日期 19.09.2009 兩支敵對的軍隊之間進行作戰,敵我陣線分明,指揮結構清晰,這是已經過時了的傳統戰 爭。國際紅十字會的貝阿特.施威策爾在過去的20年裡經歷過世界各地的戰場,對武裝衝22
[閒聊] 俄羅斯人的人力是可以從土裡種出來的嗎?在玩HOI4 KR MOD配上科技線拉長到1990科技的MOD 然後開密技研發全部科技 結果在打俄羅斯的時候,看了一下戰報 傷亡五百萬,戰線沒有崩3
[提問] 普丁 希特勒 史達林 誰的微操最好漢光武帝劉秀 決勝於千里之外 但是三大軍神 漢尼拔 凱撒 拿破崙 都需要在第一線指揮將士 就算到了二戰 曼斯坦也要到前線指揮5
[問卦] 今天是二戰英雄史達林元帥的忌日史達林去死於1953年 3月5號 有一點二戰觀念都知道 沒有蘇聯 歐洲戰場就是被德國端走了 蘇聯士兵在史達林元帥的指揮下 成功抵禦納粹德國的進攻8
[問卦] 很多人是不是不知道蘇聯武器效率很差?之前看到一個文章說蘇聯武器其實效率很差 AK47給世界太好印象導致人多人認為蘇聯武器是便宜又好用 實際上在重兵器方面蘇聯武器效率爛到不行 很多武器當年為了追趕上美國都搞了一堆黑科技 比方說米格25好了7
Re: [提問] 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到底是怎樣的戰術?其實擊破對方防線以後快速到敵人後方發展勝利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戰術。古代當然也有戰例,比如凱撒不待軍團集結完畢直接進擊羅馬逼迫元老院放棄金庫和兵源。如果只討論近代,早期有名的戰例也有普法戰爭,普軍利用鐵路優勢先完成動員,一戰擊潰法軍俘虜拿三,阻止了法國完成動員。 所以這種戰略思想本身不是閃電戰或者大縱深特有的。蘇軍大縱深的特點,除了完善的中央計畫以外,主要是它打開防線和發展勝利由不同的單位負責。二戰中這就意味著由配備重砲,大量步兵和重型戰車的單位不惜代價打開防線,由大量配備中戰車,卡車和自走砲的單位深入敵人後方發展勝利。 二戰後,即使在北約前沿防禦的時代,防線的戰術縱深也大大增加了,所以大縱深的一線單位也完全機械化,講究以速度來擊穿前沿防線,甚至可能只負責防線的一部分。只要能完成任務,戰車甲車打光也不要緊,反正它們只要讓開道路讓第二波單位繼續前進就可以。相對的每一波次單位的後勤能力也不用很強,畢竟他們預想的作戰時間就很短。 蘇聯的整個軍事動員體制也因應調整,前線精實單位就做第一波,後方有缺員的正好數天內補齊做第二波,第二波打光的時候架子師正好動員完畢,變成第三波深入北約防線後方。每一波都完全機械化,壓上來和你的防線同時粉碎,讓後續波次可以湧入淹死你,這就是鋼鐵洪流的真義。以火力和傷亡換取速度,以速度深入後方擊垮敵人的指揮後勤運動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美軍後來研發出空地一體戰術,就是用空軍和遠程炮兵優勢,在行軍狀態就擊破蘇聯的第二波第三波,這樣你計畫中做棄子的第一波就算打開我的防線,第一波單位內也沒有後勤和指揮能量來發展這個戰術勝利。7
Re: [心得] 讀書摘要--巴巴羅薩:德國入侵蘇聯的內幕其實從坊間各資料顯示 德國的巴巴羅薩計畫其實根本不足以打敗蘇聯 要打敗蘇聯 德國至少出動600萬 甚至800萬的大軍 才能稍微能跟蘇聯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