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關於中醫這檔事

看板WomenTalk標題Re: [討論] 關於中醫這檔事作者
kuopohung
()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為什麼漢醫只是地方文化,現代醫學是科學呢?

這就要從啟蒙運動談起,啟蒙運動指的是人有理性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何謂理性?這裡有一種說法是一套理論由上而下貫穿整體解釋整個宇宙運行的規則,剩下的只是技術性細節的問題而已,這點連數學也是一樣,就算是笛卡兒厲害的地方在於整合幾何以及代數這兩大數學模型,以笛卡兒座標系的方式呈現(現在國中就學的到的東西了)。一套理論抽離現實世界而能符應於經驗,被經驗檢驗,並且統整所有的經驗在同一套體系裡。後來這套理解世界的方式依據切入的問題層次發展出不同的學科,以及切入角度不同產生不同的學派,造成這些學科學派都是共享於同一個基礎的架構上,互相影響並且補充其不足。


說回來現代醫學,現代醫學有什麼?背後有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經濟社會等學科作為靠山,也有數學作為工具,若要說科學不能處理主觀性的問題,也有各種人文學科,好比精神分析等......可以處理,甚至醫療以外的醫病關係也有醫療倫理這門領域,甚至醫療政策部分也有社會工作以及社會學的專門領域處理。這不就是現代醫學可以涵蓋一切了嗎?那麼怎麼還會有漢醫的問題呢?


因為在生物這門學科裡面例外太多,不像是物理學一樣有一套大理論架構,而是幾個小理論組成,若論科學性的確不如物理學,以及人類未知的還太少,所以還是有其他不同文化的醫學生存空間,這就好比說針灸就還沒辦法很好的被現代學科所解釋,只是說回過頭來看看傳統漢文化圈的知識體系和知識論的比較,漢文化圈的知識體系缺乏西方文化的系統性,甚至能否叫做知識體系都還是個問號,造成說漢醫沒有理論,只有零碎的經驗,也只有一門學科叫做漢醫,沒有其他學科相輔相成,這情況下只要西方知識體系繼續發展並且把觸角涵蓋到漢文化圈的醫學,漢醫早晚會被現代醫學吸收進整套體系裡,反而漢醫的傳統論述發展進入瓶頸,論述已經死了,從根源上無法再進行突破了。


回應;


回應我朋友轉自網友的文章

網友;

https://www.facebook.com/gux3kimo/posts/3274242865972653

我並不反對把「中醫」放到「漢醫」或「漢方醫」這個更大的架構來稱呼。
但類似游錫堃那種,直接用國族立場講「中醫」轉「台醫」而完全忽略去了解自身特色的空洞論述,聽了實在令人笑掉大牙。
講得好像「中醫」在一水之渡後,在韓國、日本就順理成章地變成「韓醫」、「和醫」似的,這說法完全抹煞了不同文化發展成就,根本是缺乏東方科學史素養下的說法。
人家韓國的「韓醫」用的理論不是中醫的五行理論耶,它已經有獨立的理論核心「四象醫學」:把「心」獨立出五臟平等看待的結構,從而只以四維四象論理,不談五行。「韓醫」自稱「韓醫」可是有其獨特的因素。
人家日本的「和醫」比起「中醫」的「複方多法」,所採取卻是「方證相對」:「方證相對」強調一方對一病證,醫者區分病人的主、副病狀後,採取合方。這比起「中醫」多種方劑混用的複方療法有所不同。雖說「方證相對」的想法不是「中醫」沒有過,但比起中日整體歷史發展上的偏重,「和醫」的側重有所不同。所以在日本醫學的發展史上有過「中醫派」與「古方派」之爭:是在上述偏重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古方派」放棄複雜的五行辨證,把醫理高度簡化,以一方對一證避免有人在複方亂開誤打誤撞的空間裡濫竽充數。當然,複方也有複方的好處,凡事有利有弊,日本會這麼以過度簡化的形式去發展東方醫學,跟他們某一時期的庸醫太多有關。
只有越南的東方醫學叫做「東醫」,是勉強算是不從越南自身特色來談的。越南醫學發展較晚,「東醫」的稱呼是對比「西醫」而言,所以不稱「越醫」。但越南的「東醫」有自己的在地用藥,有北藥、南藥之分,不過在地用藥可能難以構成獨立的類別,因為「中醫」在古代便是因應農村環境取藥,不同的地區用藥習慣也不同。比起理論或治療差異而言,以當地盛產藥材而論,說不上是在東方醫學內可判別為一套獨立的系統。
總而言之,我覺得台灣的漢方醫學如果能改叫「台醫」,那當然在醫學多元性來說是件好事。
但什麼是「台醫」在漢方裡獨有的特色?如果要具有獨有的特色未來需如何應地制宜地發展?
這些科學、科技的文化論述,政府都偷懶不做不學,只想著呼口號,這就和不考慮實踐步驟的台獨主張一樣,只是畫餅充飢之說罷了,沒人會把你真的當一回事:/


我朋友;

「文化剽竊」這個詞是西方從事文化批判理論的學者在談論「文化霸權」時所使用過的一個備受争議的詞。難道,因為這個詞的外來起源,我也可以說柏宏對這個詞的使用是對西方文化的「剽竊」?再則,恐怕「文化霸權」的理論建構者也未曾想到的是,為甚麼只有西醫是「科學」,而東方的醫學卻僅僅是「文化」?在這些知識等級差異部署的現象背後,又是甚麼樣的權力運作之機制,讓西方自然科學竟被賦予了凌駕和超越一切文化知識語境的「知識霸權」之地位?而這些國族文化「正名」之爭的背後,是否也有著同樣的權力機制在運作?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239.46 (臺灣)
PTT 網址

AsllaPiscu07/24 18:42推用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