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新竹交通有人要處理一下嗎
要解決這題
就一定要某個群眾痛苦
1. 政府痛苦
政府那麼痛苦花時間花錢人力,徵收土地
但最後拿來蓋新馬路
我認為效用真的太低了
大家知道園區新開的「東科路」吧
那麼大條,也是開通沒一個月就塞爆
所以拼命開路顯然效果有限
大家都知道捷運的效率很好
但遺憾沒看到政府沒在計畫新竹捷運
因為要錢、徵收蓋捷運實在太吃力不討好
政府喜歡蓋公園、體育場,才能留下點什麼
2. 企業+政府痛苦
之前疫情大家work from home
園區交通超順
且員工在家上班也沒讓企業營收變差
顯然這可行啊
但wfh對企業是痛苦的
公司巴不得員工們9點就乖乖坐在辦公室上班
所以需要政府補貼公司稅收補貼
雖然和企業return to office的風向不一致
但我認為總有企業願意拿補貼讓員工wfh
3. 人民痛苦
學新加坡、上海,進行總車輛管制
一台車從100萬賣到500萬
收取高額過路費,一天1000台幣之類
但這會讓部分人民非常痛苦
且搞得很像極權國家
我自己覺得可以試試「漸進式收費」
進園區越多天,收越貴
一個月進園區5天,每天收500元
10天,漲為1000元,20天,2000元
讓人民漸進式習慣不開車
但真的有需求也可以開,就付500元
阿超有錢的就每個月付6萬吃到飽
但要人民不開車的大前提
就是大眾運輸要先蓋好
不然要人民全體走路上班嗎?
如果仔細看塞車
就知道問題不只是園區本體
塞車是從竹北->經國橋->慈雲路->園區
國道一號->國道系統->國道三號
一路逆著塞回園區
根本原因就是車真的太多了
整體園區人數也一直在增加
現在狀況是全體用路人痛苦
要解決問題就會侵犯到某些人權益
不管是企業公司人民
但沒辦法,資源分配就是這樣
--
其他不說,人行道、公車,先弄好吧?
這是要多少錢?
尤其人行道,哪個大眾運輸不用相對應
人行道的?新竹很多地方公車站牌還要
站到馬路上,根本笑話
園區內路邊停車收費1小時30塊減少車流量
園區路邊停車格也不是主力,那幾間大
公司都有自己停車場
我是不懂為何路邊停車會減少車流啦...
問題應該不在停車?是園區內車太多
直接東科路拉個支線進園區是最快的方式了
東科路夠寬
拉支線繼續塞啦,車本主義怎麼弄就是
塞
一人汽車運輸效率太差
政府拉樓房和道路格局其實就是為了
炒地皮能最大化=.=你看以前委員長
時期平房獨棟連棟配置的道路寬和停
車幾乎都沒問題 逐漸變成高樓炒房
期 樓房蓋高高 包含商場 週邊配置
路寬和停車應該嚴重沒有對應吧 就
是為了炒房優先
大眾運輸砸下去也是為了炒房 像竹
北就是
思考方向就需要順應炒房同時解決交
通流暢問題 做到沒有選票
前同事:東科路開通後每天要多花20分
鐘上班 超幹
慈雲到介壽一路塞 下班還一堆趕投胎
不禮讓行人
這天氣誰要走路 不要騙了啦
光復沿路這麼多學校 校車上下課是當
學生是?機車待專區有這麼小 公車客運
切來切去 每天至少一次車禍
機車禁行車道根本是參考
新加坡表示:
根本不可能不走路,除非你到處違停
同事住世界島,每天開車上班,他說竹科越塞
關埔房價越穩
騎電動車走人行道還比較快進園區
原因就是外來打工仔太多了 沒有之一
新竹稅繳最多 政府分到的經費最少 怎
麼做事?我在竹科大門口長大 以前還沒
慈雲路沒彈性上班早上6點開始塞
薪水300up都想開車吹冷氣啦 這天氣誰
要騎車走路擠公車?
新竹繳稅最高統籌分配全國最低
錢不夠當然只能蓋公園
台灣每個人只想撈完就閃,什麼10年以上規
劃算了吧
要學新加坡 你的大眾交通要做完整 人行步
道和遮雨配套 google map看一下街景就懂
然後車牌兩三百萬使用十年應該很難學 人
家國土主要就一個城市 臺灣可能只能用開
車進城收重稅來制衡車流量
機車仔也一樣收重稅啦 大家一起走路
分流上下班就好了,7點下班走介壽路接
光復路完全不塞
四輪大爺說一人一台車才是文明國家,騎
機車就是下賤人種
人行道跟大眾運輸當然很重要呀,但是
上面就有某在地人覺得人行道不重要啊
www
只會拿錢買天燈,不來改善交通
第一段什麼邏輯 開通車一堆 絕對有疏通效
果
想太多,台灣連人行道都建不明白,要做
道路規劃超綱了
把園區管理權限下放到地方政府
科管局只做為地主負責土地租賃
不然地方政府哪叫的動科技部科管局
新竹縣市早上七點點到九點實施高乘載,保
證不塞,太多一人車輛了
新竹沒有市長
改騎機車就解決了 很簡單
汽車入園收費A, 燃油機車收費B, 電
動機車免費
園區工作性質要共乘太難了
共乘/高乘載不可能實現的
一直開路給汽車當然越來越多車
71
首Po如題~爛死了 上下班要塞各1HR 根本降低是台灣科技業生產力的瓶頸 每個公司拿個5E蓋捷運不好嗎 ? 大家覺得呢18
之前無聊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那時候想到一個方法 如果規定通勤時間開始就必須算上班時間那麼通勤時間越久 公司成本越大 公司才會有解決的動力 但直接這樣規定會有問題25
塞車真的是竹科生產力的瓶頸 不能同意更多 光復路從老爺到馬偕 全都是違停 內線有左轉車的話 光復路直接退化成一線道 而且光復路兩邊還一大堆小路口9
新竹竹科塞車問題延宕20年,是整體政策規劃與執行體系的失靈. - ### 1. **中央政府(交通部、國發會等)** * 長期未有效整合科技園區與城市交通發展。 * 未給予地方足夠資源或主導區域交通基礎建設。11
月經文了 之前有版友就講了 只要進去就etc感應 100 nt 不然就200往上加 加到問題解決 我個人見解就是在高鐵或台鐵接駁專車 園區7-9點禁止入內 送貨要9點後再來 請問台北內湖要怎麼解決 --22
身為台北一個偶爾去台元通勤的小螺絲 我只想問 1. 為什麼客運沒有台北到台元? 這需求保證有 2. 高鐵台元通勤公車只有班次超少的免費接駁,還常常爆滿,其餘都的是高鐵到竹北車站 。16
這系列文還是由我來終結好了 畢竟我在塞車的時候大概已經規劃完整個新竹的交通 1.輕軌捷運三線,在竹科內部有一個環線,然後分別往三個方向射出 *新竹北新埔線,目標新埔20分鐘到竹科 竹北10分鐘到竹科 *舊竹北湖口線,目標湖口20分鐘到竹北
69
[問題] 從慈雲路紅綠燈看整個新竹竹北交通問題剛剛聽到慈雲路公道五紅綠燈又出問題,心裡想到的第一念頭就是 怎麼又壞了? 已經大概2年沒走經國橋,在那之前這個紅綠燈已經有問題不下數十次 今天我自己的路線是從二重-高鐵橋-興隆路-文興路,從高鐵橋開始就看著對向一路塞 到興隆國小這側還在塞就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 小小一個慈雲路公道五十字路口要承擔每天上下班不知道多少的車流量20
Re: [閒聊] 竹北、新竹的交通真的無解嗎?不用再討論大眾運輸啦,新竹人口根本撐不起來 大量移動需求只有在上下班而已 園區會塞除了建設規劃爛以外,就是大家都想開車上班 上班時間從竹北騎車進園區只要20分鐘 開車居然要一個半小時,而且九點以後就完全不塞了18
Re: [新聞] 竹市慈雲路交通路廊成竹科痛點 市府擬階人 : 汽車去天燈館那邊停好車 然後搭接駁車去台積電上班 : 下班的時候就搭接駁車回天燈館取車 然後去接小孩安親班或買菜 你的想法跟我很久以前就想過的一樣 真正要解決塞車問題不是路開多少條多大條18
[閒聊] 一直批評竹北到底是想怎樣?希望政府能好好正視人民的需要,聽到人民的心聲: 新竹縣市根本不需要捷運輕軌,也真心認為捷運是窮人在搭的。 請新竹縣市長不要再爭取預算,浪費民脂民膏,尤其是浪費全台灣最高所得族群的TAX! 心得:我剛到台北市工作,也是很不習慣人擠人的捷運,公司就在住家附近,我還是開車上班, 去百貨公司也開車,被同事笑 “鄉下人” , 幾年下來,我改變想法,捷運真的很方便,其他資源也很到位,也回不去園區上班了!! 還有,住台北市區,塞車狀況真的比慈雲路,進園區的高速公路還好很多。 附註: 雙北的中學生可以自己搭公車,捷運四處去玩, 相約讀書。 其他地方則需要父母開車接送,對孩子的成長,我是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啦! 引述《etrangere (outsiderOfTHEworld)》之銘言:7
Re: [閒聊] 看著高雄的資源大家會覺得不平衡嗎?一般其實新竹有房的人 都應該會不希望新竹(含竹北)蓋真正有用的鐵道建設 因為基本上一蓋 新竹房價會崩盤 這邊有用的建設是指 以高鐵站為中心8
Re: [閒聊] 園區交通你想怎麼改園區塞車的問題 在於上班時間大家從四面八方進來 撇開住外縣市(桃園/苗栗)不說 因為他們會走高速公路 主要的上班路線如下7
Re: [新聞] 批內湖交通沒救了 柯文哲鼓勵「下班留下我記得當初柯文哲為了緩解內湖塞車 除了呼籲企業彈性調整上下班時間 還呼籲企業 "希望"把辦公室慢慢移出內湖 結果反而一堆企業不聽意見 還持續增加部門辦公室 還把她區的辦公室移進內湖4
Re: [新聞] 經國大橋南北向將各增設1汽、機車道園區當初設計就是方便管制進出 至少我的印象中以前園區還有門會關起來 真的沒有幾個進出口先天上就有限制 像現在竹北的生醫園區也是 車子騎進去就要繞一大圈才出來4
Re: [新聞] LIVE/內湖交通有救了 陳時中今公布「12塞車的原因很簡單,使用路的人太多了嘛! 要處理塞車問題當然要從根本做起。 各位想想看: 只要進內湖的車輛數減少5%,車流就能獲得舒緩。 減少10%,塞車情況就會有感下降。3
Re: [新聞] 沈慧虹主打交通專業 高虹安諷7年仍塞車你這甚麼鬼話連篇 靠北新竹交通的99%是在講進園區的交通 公道三能改善? 有啦 延平路附近可能快5分鐘上茄苳景觀大道 再繞一大圈走國道進園區 有可能快一咪咪 真竹科人都知道這半年唯一有改變的是疫情期間WFH的公司變多了